安徽六安战国墓发现精美宝剑
http://www.socang.com   2011-04-14 10:50   来源:中安在线
  昨天,六安战国墓发掘再现惊喜,一把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宝剑,一套完整的战国皮质甲胄,都是安徽考古史上不多见的珍品,加上之前出土的武器,或可证明墓主人生前是位驰骋疆场的将军,这些剑胄的出土,似乎让人们依稀看到两千年前江淮大地上那些金戈铁马。

  据悉,如果开棺后能够找到印章、或者其他铭文等线索,结合史料印证墓主人的身份,则非常有实力入选国家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北墓发掘告一段落 珍贵铜镜全国罕见

  截至昨天下午,六安市文物局已经完成此次战国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工作、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等待运回室内进一步整理。

  经过统计,北墓葬外藏室出土了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其中最为贵重的应该是一件直径达到27厘米的青铜六山镜,该镜因其背面有连贯式的六个“山”字形菱纹,而被称为六山镜,是战国时期青铜镜中少见的名品。有关专家表示,该镜在省内是首次发现,全国也罕有匹敌,算得上国宝级文物。

  在清理完北墓外藏室后,北墓呈现出一椁三棺的墓葬形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六安市文物局现场指挥汪欣队长告诉记者,北墓的发掘整理到此将暂告一段落,整个棺椁将会整体吊运到室内再进行开棺等发掘整理工作,“这也是为了在室内可控和无干扰的条件下对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

  与此同时,更为大一点的南墓外藏室也于昨天发掘整理出54件文物,其中青铜器15件、陶器、漆器29件以及一些暂不好定性的文物。

  宝剑完好或可做到吹毛断发

  昨天南墓发掘工作的高潮,出现在16时许,此前在南墓外藏室北侧发现疑似宝剑匣的东西被取出,打开一看:一把品相精美、保存完好的战国宝剑赫然出现。整个考古发掘现场也因此几乎沸腾。

  让现场所有人惊叹的是,在经历两千多年后,存放宝剑的木质剑匣仅有少许破碎,轻拂去上面污泥,精美的花纹依稀可见。匣内的宝剑大约有40厘米长,有着完整的剑鞘,因此无法打开看见剑身,但是剑柄的饰纹非常清晰,不知什么材质的东西缠绕着剑柄,起到辅助拿握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铸件工艺非常发达,不仅历史上有很多名剑的传说,此前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历经千年依然锋利无比的战国宝剑。从现在这把剑的保存程度看,我觉得等清理结束后,这把宝剑一定能做到吹毛断发。 ”省考古所研究员李德文告诉记者。

  目前在文物市场上,一把品相完好的普通战国青铜剑就价值过百万,而如果此次战国墓考古发掘最终能够确定墓主人身份,而且又是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话,这把宝剑将又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国宝。

  皮甲精美鳞片千枚线绳犹存

  昨天下午的清理发掘工作中,难度最大的要数对南大墓东外藏室一侧的一副战国皮质甲胄整体取出,从软化、到支撑、再到整体取出包裹,整整耗时近两个小时。

  相比戈和宝剑,要想整体取出整个甲胄,可谓难度重重。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甲胄呈折叠好的状态摆放在外藏室内,根据甲胄鳞片的大小和形状依稀可以分辨出护肩、护胸、护裙等部位。虽然已经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是仍然可以感觉到这件甲胄的威武和光鲜感。

  如果不是考古工作人员的介绍,光从外观和目视的质感判断,很难相信这是一件全皮质的甲胄。更让人惊讶的是,不仅整个皮质完好,甚至部分部位穿连这些鳞片的线绳仍然没有完全腐朽。但是,这种有机质材料制作的甲胄给考古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原本埋在地下可能还好些,现在一暴露在空气中,甲胄的鳞片完全硬化了,稍不留神就碰碎了。而且,这些甲胄的千余枚鳞片已近松散开,如果想要完整复原甲胄,就必须尽量完整、不变形地把整件甲胄从外藏室里取出来。 ”工作人员说,先用特殊的药水将甲胄鳞甲软化,尽量把移动时的损失降到最小。

  “等运回考古实验室后,我们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比如清洗、防腐处理等。我们也希望能够对这件精美的甲胄进行复原,不过这要根据最后甲胄情况来作决定,而且时间也是不可预期的。 ”工作人员说,在古墓中出土兵器比较常见,但是出土完整的甲胄很难得,这也更显得这副甲胄的珍贵。

  分析

  南墓主人:戍边大将

  考古人员说,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墓主人可能是仿效商周时期的葬制,采用了一些高规格的配置礼器,或许由于自身等级尚不是很够的原因,陪葬中用来代表身份的鼎有不少是陶质的。但考古现场负责人汪欣认为,包括鼎、豆等在内的这些陶质冥器烧制水平也相当高,说明墓主人至少有一定地位和经济实力,“按照现在这个墓葬的规格和等级,(南墓)墓主人的官职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吧! ”

  不过,如果墓主人真是“省部级”高官,又出现一个新矛盾,“在战国中期,六安所在地大致上是楚国的六县,是较低级别的建制。这座墓明显超越了这个级别官员的墓葬等级。 ”省考古所研究员李德文认为,根据墓主人尚武的特点,墓主人也有可能是当时驻军或者戍边的大将。

  北墓主人:将军夫人

  在这次考古中,另外一个悬疑是,南北两墓是不是夫妻墓。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判断,北边略小一点的墓多是镜子类的随葬品,应该是女性墓,南边应该是男性墓主人。

  而根据以前的考古资料,早在西周时就已经有了合葬制度,其方式为夫妻分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异穴合葬的制度更为普遍,特别是在山西省长治分水岭的晋、韩墓地中,凡属大、中型的贵族墓,都是两两成对,并列在一起,一葬男性,一葬女性。但是这座属于当时楚地的墓葬会是夫妻墓吗?相关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能性很大,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花絮

  巨大陶鑑:战国“冰箱”?

  昨天下午在南墓外藏室还发掘整理出了陶豆、陶鼎等冥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口径大约有60厘米的陶鑑,在省内考古史上也很罕见。

  鑑是一种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盛水当镜子、或者盛冰用于冰镇食物,或者当澡盆用。“以人为鉴”就是引申自这个器皿的用途。根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出土的陶鑑是冥具,不具有实用功能,但是从鑑的大小来看,洗澡显然不够,盛水当镜子又过于不方便,“或许真的当冰箱用吧”。

  墓主人喜欢“组合家具”

  在昨天的考古中也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在南墓外藏室南侧出土的一些战国俑,头是陶质的,身子却是木质的,整个俑用一个小扣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而在西侧出土的一些体积较大的陶方豆、陶圆豆等冥器竟然也都不是整体烧制的,而是分部件烧制好,摆放时再组合在一起的。现场的一位考古工作人员笑着说:“看来墓主人喜欢组合家具! ”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考古”,“古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