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现场制作汴绣
李平安在向游客介绍戏剧人物造像
从民间走向舞台,从河南走向全国,河南民间艺术在世博河南周上大放异彩,让世人见识了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连绵不绝。
今天,就让我们先见识下开封汴绣和戏剧人物造像。
开封汴绣
一幅作品出价20万元还不卖
提到汴绣,不能不提一个人,她就是74岁的王素花女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举世名作《清明上河园》制成我国第一幅巨幅长卷,开创了汴绣历史新纪元。
因为年龄原因,王素花没能来到世博会现场,但她的作品为她挣足了面子。
在宝钢的大舞台河南非物质文化展览区,几张长桌拼起来,才勉强将长525厘米、高24.8厘米的汴绣《清明上河图》摆下。
“《清明上河图》可是出大名了,中国馆里有,河南馆里有,现在又有汴绣作品,现在恐怕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位参观者感叹。
除了《清明上河图》,其他展出的汴绣作品更震撼。比如《韩熙载夜宴图》,长335.5厘米,高28.7厘米;《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长610厘米,高50厘米;《百鸟朝凤图》长1050厘米,高50厘米,这些作品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展出最精彩的部分。
据王素花的弟子介绍: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要十几个绣工花费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售价都在20万以上。已经有好几个上海人要买,但是她们都没有答应,“我们是来宣传河南的民间艺术,而不是为了挣钱。”
戏剧人物造像
全国首创,一个最低3万元
听过戏曲,但你可能没有看到过戏剧人物的造像,还有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昨日上午,上海姑娘张萍连续三次来到李平安的戏剧人物造像展位。她说,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戏剧演员,很想收藏一个,送给爷爷和父亲,但最少3万元的价格太高了。
张萍说,戏剧人物造像造型精美,更令人叫绝的是,人物造像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现实中戏曲演员穿戴什么,一样都不少。
“我一直不愿意别人称我的作品是戏偶,我塑造的其实是戏剧里的人物,它们有表情、有动作,比如关羽读《春秋》时是眯着眼睛的,而他发怒时,要杀人时,眼睛是睁开的。还有我的人物从勾脸到穿戴,与真人一般无二,可以说我的作品和真的戏剧演员一模一样。这个工艺属于全国首创。”李平安说。
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李平安连连感叹不容易。
1999年,在别人的惊讶声中,在银行当科长的李平安辞职回家专心研制戏剧人物,终于在去年见成效。
“戏剧是国粹,我正在努力将人物造像申办成国礼,送给外国友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李平安说,他目前最需要的是来自各方的支持,他有信心将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