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墨床”,却似乎早已经跟墨没什么关系,跟床也没什么关系,跟什么都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一件孤立的东西,向关注它的人,向关注它的眼光,传递出暧昧而朦胧的从前的气息。
如今,毛笔已经不再是日常书写工具了。许多人,什么笔都不用了。从前,上衣口袋里插一支笔,是普遍现象。有人甚至插两支、三支,以表明自己是知识分子。当然插三支的,通常会被人揶揄为“瘪三”(笔三)。笔都不用了,还要笔格干什么?许多人,一定是连笔格为何物都不知道的。其实毛笔在今天的使用,还是挺普遍的。如今爱好书法的人,据说一点都不比喜欢收藏的人少。至少看那些孩子,实在五音不全没法学琴的,就请个老师教书法。写字门槛低,容易进。因此现在大多数的书法家,靠写字并不能养活自己,收入来源,主要是“课徒”,也就是教学生写毛笔字。写写毛笔字的人,一般也许会知道笔格是个什么东西。写得累了,总得有个搁毛笔的地方,否则墨汁会污染了桌子。所以说,笔格尽管是遗少,却总还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但是墨床,就真的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了。
古时候它是有用的。墨在砚台里磨啊磨,墨汁磨浓了,墨放在哪里?就让它躺在床上。这个床,就是墨床。墨床是书房里的实用器,与文人打交道的,与书香为伴的,所以必定文气。什么东西,一文气,就有了讲究,就不厌其精,不厌其珍贵。2009保利春拍,一件清代象牙双面雕花山水墨床,成交价是47万元人民币。它的大小,只有12厘米多。如此昂贵的东西,怕是真有架墨的需要,也舍不得派这个用场了。事实上,许多文房清玩,也早已异化。其作用,不再是插笔搁墨,而是纯粹的艺术品,仅供陈设赏玩之用。
我的这件铜雕云鹤纹墨床,是我所藏墨床中最受宠的一件,从一个拍卖会上拍得。长5.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是一件迷你型的小墨床。我喜欢它笔墨线条般的雕刻,沉静内敛的云纹,飘然而动感十足的云中之鹤。它的四足,更是古朴而性感。此物包浆厚重,有“大明宣德”四字楷书底款。当然对于“大明宣德”之类,我们从来都是姑妄听之。正如铜炉,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宣德”、“大明宣德”和“大明宣德年制”,却又有几只是真正的宣德年所制?但是从皮壳包浆,以及它的红铜质地判断,它至少也应该是清早期的一件东西。它小得出奇,小得无用,却小得精致,小得古朴。它叫“墨床”,却似乎早已经跟墨没什么关系,跟床也没什么关系,跟什么都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一件孤立的东西,孤立地放在那里,向关注它的人,向关注它的眼光,传递出暧昧而朦胧的从前的气息。从前的冶炼,从前的雕刻,从前的书写,从前的寂寞,从前的希望和绝望。它是我的藏品,也是曾经的某个人,另一个某个人,另外一个个的某个人,以及将来的某个人,将来的一个个某个人的藏品。它是凝固的云与鹤,却是永远无法停下来的精神遨游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