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家谱”《图说南京十朝历史文化》昨日首发
敦煌壁画再现佛都南京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同时也是十朝都会。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漫长而沧桑的历史,为南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魅力。可是,一直以来,“南京家谱”都是像砖头一般的大部头,让人望而生畏。昨天上午,一部“浓缩的精华”《图说南京十朝历史文化》一书在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正式发布上市。它是该园继去年6月推出的“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后,又一举措。南京出版社副社长卢海鸣介绍,本书有4大看点,其中敦煌壁画中的康僧会传教图是首次亮相。
看图说文:浓缩的却都是精华
卢海鸣介绍说,《图说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并不厚,只有150多页,“但浓缩的都是精华,此书以图说文,以文释图,全面描绘了南京作为十朝都城在历史事件、历史成就、历史人物、都城建设方面的辉煌。由于内容全面,图片翔实,称其为古城南京的一本‘家谱’非常恰当。”
该书分为十朝都会、佛都金陵两大部分。所谓十朝都会,历史上曾经以南京为中心城市建立过孙吴、东晋、刘宋、萧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个朝代。“然而,南京不仅仅是作为都城而存在,在其他的朝代里,南京往往也是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上的重城。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长河中,南京总扮演着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重要角色。”卢海鸣说。在佛教领域,南京也是一座重要的城市。书中着重描述了南京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各领风骚的高僧大德、层出不穷的佛教典籍,全面展示南京作为“佛都”的深厚底蕴。
千里寻画:原在敦煌三二三窟
“书中最值得介绍的就是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卢海鸣介绍,书中的图片是从2千多幅图片中挑选出来的,有的老照片为首次披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但编写者不满足现有书籍资料中的图片,还积极寻找其他图片,并且有了新鲜的、重大的发现。”
在书中有一幅敦煌壁画,图片说明显示,这反映的是东吴时期,西域康居国高僧康僧会来到建康(南京)传播佛教的画面。“敦煌壁画里竟然也有反映南京佛教历史的画面?这是此前研究南京历史的学者很少听说过的。”卢海鸣很兴奋。据了解,为了编撰此书,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的负责人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和南京有关的历史图片。在甘肃敦煌的敦煌研究院寻访时,钟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国平听说敦煌壁画里有表现南京佛教传播历史的画面,于是在询问了多位敦煌研究学者后,终于得知反映南京弘法的图原来在敦煌的323窟。
据敦煌专家介绍,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开凿于唐初,壁画内容多为佛教史和历史人物事迹。在323窟的北壁,自西而东共画了5组画面,分别是:汉武帝获得匈奴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大夏的佛陀圣迹——洗衣池和晒衣石;东晋时西域高僧佛图澄的神异事迹;阿育王拜塔的情景;三国东吴时康僧会为吴王祈获舍利的事迹。
壁画见证:孙权为康僧会建寺
书中对壁画“康僧会建业传法图”做了详细解读,称其可以分为4个画面:康僧会泛舟来到建业;康僧会向孙权敬献舍利;孙权在建业修造建初寺;孙皓郊迎康僧会。这4个画面自由穿插,没有顺序,整个故事都安排在山川纵横的自然景色中,说明佛教除了陆路传播以外,还有一条海上传播之路。
据介绍,东吴赤乌十年(247年),西域康居国高僧康僧会来建康宣传佛教,当时吴人初见佛门僧人,看他们穿戴很奇怪,怀疑有诈。孙权得到禀报,召见了康僧会。在见证了康僧会感应舍利的神奇方术之后,孙权大为叹服,于是为康僧会造建初寺,这是南京乃至江南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同时,孙权还兴建阿育王塔,以迎接供奉佛骨舍利。这段历史被敦煌壁画记载了下来。因为这个原因,江东吴地佛法大兴。到了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均以南京为首都,佛教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隆盛整个江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佛教当时在南京是多么繁荣鼎盛,难怪赵朴初先生要赞叹:“在中国佛教史上,南京做佛教学术的中心是当之无愧的。”
此外,书中首次披露的还有3张由朱偰亲手绘制的《东晋都建康图》、《齐都建康图》和《梁都建康图》,虽然这3张图经过考古后颇受争议,但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