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抱着一条大红鱼的年画宝宝吗?还记得大门上张贴的那两个威武的门神吗?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居环境的变化,这种象征吉祥喜庆的年画逐渐退出了现代生活,转而进入收藏领域。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录入,年画遂成为藏界日渐看好的“潜力股”。
文化收藏不可小觑
近几年,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不断变化,收藏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像“年画”这样慢慢减少的中国文化的产物,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重视。
年画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汉代,就有贴“门画”习俗,明清时期,年画盛行,这时,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作坊,其中又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和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有名。它题材丰富、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雅俗共赏,千百年来,已成为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
中国的年画文化非常久远。在首府,市民可能感觉不到年画的魅力,可是在内地,尤其是一些偏僻的小城镇,家家户户在过春节时都会在家里贴上年画来增添喜庆气氛。其实,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只是最普通的年画,而很多的中国年画都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
提起年画,收藏市场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是前几年拍卖会上的高价拍品;另一种是机制印刷的廉价节日用品。一幅明代年画《寿星图》最后拍出了7万元的高价,《三星图》更是拍到12万元。而就算是一些普通的年画,只要时间够长价值都不低,就连机制印刷的节日张贴的廉价年画,价格都比前几年涨了很多……很多人感慨,普通的年画也搭上了拍卖行情的顺风车,水涨船高,于是纷纷开始搜罗身边的年画。
年画收藏前景广阔
对于年画这种收藏品,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收藏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首府的市民来说。和田玉、珠宝才是有价值的收藏品,其升值空间才是最大的。其实,像年画、明信片这样的收藏品,收藏的门槛是比较低的,较容易收藏,也有很多藏家比较钟情。
“如今的年画可真不好淘!由于年画是用于张贴的,人们买回以后,绝大部分都贴在墙上了,揭下旧的贴上新的,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所以,我们收回来的精品并没有几个。”金都收藏品市场的梁先生对记者说,因为早期的年画已凤毛麟角,属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老鼠嫁女》、《寿星图》、《瑞草图》、《观音送子》、《太白醉酒》等,早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这样的收藏品在普通的市场上是看不到的。
记者在金都收藏品市场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前的年画缩样每册为30元至50元,其后的仅在20元以下,近5年的干脆就只值三五元一册。而民国时期的木版年画一张就在100元以上,清代的年画每张在300元至1500元之间,至于更早的年画,其价格就不可估量了。拍卖记录中,成册的木版年画,折合成每一张画计算,最高价值可达到5000元。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年画,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