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总督府”里破旧不堪
东三省总督府成挂牌危楼
昔日盛京的最高行政机关办公处,如今已成被遗忘的角落,面临着倒塌的危险
曾经,这里是东三省最高行政机关。如今,这里成为被遗忘角落。
曾经,这里出现过诸多的盛京将军。如今,这里留不住一户老百姓。
曾经,这里代表东北最高建筑水平。如今,这里是可能倒塌的危楼。
在历经了104年风雨后,东三省总督府难现昨日荣光,
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危楼,前院变成了停车场。
怕砸车 停车离楼1米多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了北通天街与盛京路的交会路口,那里曾经光鲜的东三省总督府色彩暗淡,原本的深黄色主体建筑多已褪色。主楼一二层楼上的17个窗户,玻璃全部破损,难寻一处完整玻璃窗。楼体上的雕花样式已经脱落,楼体的红色正门已经掉漆发黄,大门旁立着一个木板上面写着:“此处危险”、墙上“危险”字迹更加强调了这处建筑的状况。与此相对应,文物部门立下的“原东三省总督府 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黑色牌子则显得格外寂寞。
虽然破落,但楼体仍显出贵族气质,砖瓦仍然匀称,楼体上使用了“磨砖对缝”工艺。仔细观察,楼体部分区域有些倾斜,有倒塌的可能。在总督府的门前,停放着6辆机动车,与总督府门前相距1米多。停车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把车停得远点说是怕伤害文物,但实际上是因为怕楼太破,砸到自己的车。”
104年前的华美今日难演绎
“尽管今日有些狼狈,如果要是在104年前,这里是东北三省的最高行政机关。”沈阳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东三省总督府建成于1907年,为东三省总督办公和居住所在地,在当年盛京城内,它是仅次于故宫的名震东三省的建筑。
东三省总督府主楼建筑面积为267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楼前有800余平方米的院落,楼体外部文饰豪华,造型极具特色。整体建筑外部为青砖墙体,上为彩钢瓦房顶,外表为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佟悦介绍说,从空中看去,整个建筑为“凹”字形状,以前在门前还有对狮和上下马石。
在100多年前,总督府主楼设有高大的门脸,砖檐上精工细雕着云朵,门脸下还设有彩云拱月的图示。走进总督府院内,设有月亮门,迎面的影壁墙遮住正门。如今,这一切已成云烟。
不维修将给“文化广场”抹黑
此前,东三省总督府曾有数次改造成博物馆的传言,但始终未能成真。早在2007年,佟悦就探访到这里曾有的3户居民却因为“危楼”而搬迁离开。佟悦介绍说,就在去年,有关部门还对总督府维修进行了测算,按照总体3250平方米计算,总体维修价格约在3000多万元,但是并未实施。
在佟悦看来,东三省总督府内部布局是天然的博物馆。“总督府内部的中心位置较大,周围的办公区域都是围绕中心广场而建,建设博物馆就需要这样的格局。”佟悦说,这里可以作为文化博物馆、书籍博物馆。佟悦说,由于整个建筑坐落于北通天街处,坐落于故宫和帅府之间,这里规划建文化广场,东三省总督府是必然需要考虑在内的,否则将与“文化广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据记者了解,沈阳市文物保护等部门目前暂未对东三省总督府进行维修和改善。
新闻延伸
总督府能证明沈阳的历史地位
沈阳自古就是东北中心城市!这一说法,也许通过“东三省总督府”更能证明。维修这一建筑不仅是保护文物,更多还肩负着宣传沈阳文化底蕴的任务。
佟悦介绍说,盛京将军在1747年以前,有着昂邦章京、辽东将军等称谓。
沈阳在东北的历史地位在1747年有所改变。清留都府变为盛京将军府,为当时最高军政机关。从第26任盛京将军阿兰泰开始,其后的40多名“盛京将军”这一名称正式登场,盛京更成为沈阳代名词。
“沈阳在打造东北中心城市时,需要更多人了解更深的文化底蕴,而东三省总督府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佟悦说,维修东三省总督府对于显示沈阳地区在东北历史上的核心地位有着重要的说服力。
历史背景
赵尔巽等多位历史人物留下足迹
从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到鸦片战争中皇室耆英。他们曾经在“东三省总督府”地域上留下身影。
从1644年清朝入关算起,盛京作为陪都,成为全国唯一的“小朝廷”,除了吏部外,兵刑工户礼等5个衙门俱全。盛京将军为一品大员,出过许多有影响的人物:清朝中期,与曹雪芹有关系的盛京将军晋昌;鸦片战争中卖国的皇室耆英;甲午战争时期,英勇战斗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清朝晚期,曾被张作霖绑架的盛京将军增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