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谋变艺术大舞台
http://www.socang.com   2011-10-28 09:47   来源:南方日报

  5座出自国内外名家之手的青铜雕塑作品,10多幅美国油画协会画家的优秀作品,引来狮山大学城众多学生、市民、油画家的围观。上周六,狮山国际友好艺术园一期雕塑暨国际艺术家作品馆奠基仪式在滨水艺术长廊举行,10幅油画被现场认购。

  除国际友好艺术园外,滨水艺术长廊还建有著名旅美雕塑家吴信坤艺术馆、大学生文化创意摄影主题馆,而设计艺术馆正在筹备中,同时拟建黄少强艺术馆和青少年航模中心等场馆。未来,滨水艺术长廊将以雕塑主题为龙头,涉足雕塑、绘画、摄影、书法和民俗文化等门类,引进多家艺术大师工作室,并将其打造成狮山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

  上周六,当《红衣中国少女》、《雾中港口》、《雨中起舞》等12幅油画在吴信坤艺术馆展出时,这些出自美国油画家协会10位优秀画家之手的作品,很快全被认购。油画前,专程从美国赶来的这10位画家时不时被参观者围住,连比带划地解释自家作品背后的故事。

  “Kwan(吴信坤)是我多年的朋友,这次他邀请我带着自己的作品来他的家乡参展,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女油画家伊利莎白说,她们的南海之行,由吴信坤发起组织,10位画家都是他的朋友。

  雕塑名家吴信坤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旅美20多年,在美国有“艺术版姚明”之称。去年,他在狮山创建了个人工作室即吴信坤艺术馆。如今,借助他在美国业界积累多年的口碑和资源,吴信坤不断参与和发起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南海开始受到更多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2009年中美建交30周年,“中美和平友好纪念雕塑活动”发起,两国8个城市互赠雕塑。其中,美国艺术大师哈德森、泰夫特和约翰逊的雕塑《云水》、《和平之星》和《交流》分别落在了北京、长春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唯有吴信坤创作的《友谊之门》来到了南海狮山这个“小镇”,并成为狮山国际友好艺术园的开园之宝。

  上周六在国际友好艺术园揭幕的5座青铜雕塑,均出自泰夫特、潘奋等国内外名家之手,其落户狮山,也得益于吴信坤的牵线搭桥。“我正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项目,将中国100多年的移民精神,用11座雕塑展现出来,并把这些雕塑永久性地放在美国的中国文化雕塑公园里。”吴信坤说,这个公园不在纽约等国际性大都会,而是设在白人聚集的美国中部城市,让美国本土人有机会充分领略中国文化。而狮山国际友好艺术园很快将和美国的中国文化雕塑公园结成“友好园”,并于明年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南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知名度也将随之增强”。

  引入艺术大师,借助大师强大的个人影响力集聚起一批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各种交流活动带动艺术氛围的形成,正是狮山经营滨水艺术长廊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措施。“接下来,我们还会引入国画、字画等艺术领域的名家,形成国际与国内的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常规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南海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区域性文化平台

  国际友好艺术园奠基,让狮山大学城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参观。“狮山大学城的学生、工业园的员工,都是潜在的文化艺术受众和传播者。”吴信坤说,狮山正策划周五晚上在艺术馆举办音乐会,邀请专业团队表演,吸引大学生欣赏、参与,逐渐扩大镇街文化艺术的影响力。

  事实上,如今的狮山乃至整个周边区域,对文化艺术平台的需求正越来越旺盛。2008年,狮山官窑人刘炳强从工作了20年的广州回到狮山,建起了梨园音乐工作室,主要承办狮山镇里的重大文艺活动。“梨园是周边区域里唯一的一个音乐工作室,自成立后,这里几乎每晚都热闹得很,艺术文化爱好者在这里练歌、排舞、谈论剧本等等,有些音乐爱好者甚至常常在下班后,驱车从高明或是顺德赶过来参加活动。”刘炳强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居住人口素质的提升,南海人对精神文化活动兴趣渐浓。

  而狮山修建滨水艺术长廊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将其打造成较高端的文化艺术平台,培育艺术市场,为大学城的师生们、企业员工、文化艺术爱好者建一个艺术欣赏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按照设想,待滨水艺术长廊的7个艺术馆全部建成后,书、画、字、雕塑等各个领域的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天地。

  “目前来说,政府仍是镇里建设和运营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要力量,但慢慢地,我们会引导企业、商会等加入艺术品经营和管理中,最终形成文化艺术市场,并有市场力量驱动其发展。”南海高新区规划局上述负责人说,如今狮山商会等企业界人士已开始参与其中,将来有望成立艺术文化基金等。

  狮山的目标,不止是成长为南海较高端艺术平台,还希望成为一个更大的区域性平台。“小镇文化也能散发出巨大的影响力”,上述负责人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小镇,最初也只有几位艺术家前去写生、度假,但渐渐地,在艺术家们的带动下,这里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画廊、艺术沙龙等,成为闻名全球的艺术小镇。狮山尽管不具备陶斯的先天条件,但陶斯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当然,这需要长年累月地积累。”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百年西泠 “百年西泠 盛世风华”当代名人名家书画印作品邀请展开幕式召开 书画拍卖爆冷门 书画拍卖爆冷门 估价3万乾隆作品成交2357万(图) 西湖,世界的西湖——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共贺西湖申遗成功活动(图) 西湖,世界的西湖——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共贺西湖申遗成功活动(图) 广东美术馆欲走国际化路线 广东美术馆欲走国际化路线 改建高端休闲文化场所(图) 白铜吉语花钱赏析(图) 白铜吉语花钱赏析(图) 油画村再创传奇 油画村再创传奇 大芬画博会首日签约3.5亿(图) 相约西子湖 相约西子湖 两岸画家携手举办画展【图】 航空航天题材鉴赏(四):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银币(图) 航空航天题材鉴赏(四):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成功金银币(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