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当辛亥革命的烟云飘散百年之后,那些在近现代甚至清末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早已作古,而你却得以近观他们留下的成扇书札、对联横幅等墨宝,你是否会感觉幸运?并向那个时代投去一份仰慕与怀念?
成扇:唱和把玩的好道具
说到扇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折扇。在中国古代,才子佳人们都喜欢手持折扇,翩翩亮相。而历代书画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绘画和题字,以抒情明志或馈赠友人。这些题字作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保存而装裱成册页的称扇面。
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扇文化底蕴。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一卖扇老太太的扇子上题上几个字,该扇立即身价百倍,抢购一空。而似乎从那以后,历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在扇面上题字作画。这种风雅,在清末民初和近现代也相当盛行。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陆小曼还是一位书画造诣很高的才女,她曾拜海派书画大家冯超然为师学画。早在与徐志摩结婚的1926年,陆小曼就加入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后,生活无着的她便开始以卖画为生,1941年她还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解放后,她更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师。
著名艺术家刘海粟曾称赞陆小曼的中国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而在永乐春拍的预展上,记者见到了一幅保存完好的陆小曼“探梅图”成扇。该扇画面层峦叠嶂,白云缭绕,一树树红梅摇曳其间,山脚下的流水则潺潺而过。扇面上方题有:“客师荆关天意,做探梅图,以博劳耕先生大雅一笑,乙丑仲冬陆小曼。”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主管谢飞介绍说,这幅扇面应该是陆小曼1925年画了送给题款中的“劳耕先生”的。而这把折扇的竹制扇骨也相当不错,上面还刻着字画。
作家冰心曾以清丽散文名声遐迩,而其实她的书法也相当不错。在一把折扇上,她用小楷密密地写就了一篇经文,非常诚意地送给题款中的“秉坤先生”,并签上了自己的本名:谢婉莹。令人惋惜的是,这把成扇没有年款。据谢飞估计,它应该是冰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
在所有的扇面中,一幅装裱在镜框中蔡元培的书法扇面非常的出众。它不但字体飘逸,题诗也很精美:“田园屈指已全荒,惭愧家人数米珠。不但吾侪作鱼鳖,即今官府动师徒。纷纷似有传蝇语,落落言归挽柳须。君若雁山访安道,看骑白牯一青奴。”题款是“春夜一首,一鸣仁兄雅属。蔡元培”。这应该是一首痛斥当时政府残暴腐败,感时伤怀的七律诗。
预展中孔祥熙、王国维、林则徐、赵朴初等的书法扇面,和关山月、熊希龄的绘画扇面,也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他们都是清末民国及近现代史上的大腕级人物。谢飞说:“成扇是那个年代文人雅士和达官贵人把玩的东西,朋友喝茶聊天很可能就拿出来观赏炫耀一番。就像现在的名表、手机一样,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在成扇上作画,也是书画的一类,而且小而精。一把有名人书画的扇子,很可能比一张大画的价还高。”
书札:丰富的人文和史料价值
书札又称手札、信札、尺牍,其实就是书信。在那主要以文字传递信息的时代,书札是亲朋故友和夫妻恋人间传情达意的主要工具,所以古人曾写诗赞美书札:“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近现代留存下来的名人书札,许多不仅书法精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和史料价值。比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的部分信札,就记录了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新旧更替时代的丰富信息。预展中一件陈独秀1936年抄录的电文,电文名称是:江苏李督军纯复段总理祺瑞电。这个电文的发生时间应该是在抄录它的十几年前,那为什么陈独秀在事隔十几年后要抄录这样一份电文呢?其中必有故事或非同寻常的意义,而这是留给历史学家、人文学家做的功课。
两件著名作家矛盾(沈雁冰)1916年在“北大预科班”写的、抬头分别为“樊山批泾阳县详”和“批江宁县详”的书札,抄录的是清末民初官员樊樊山审案的批文,结尾夸奖樊樊山“非老手不辨也”,而实际的作用和用意却有待考证。
还有的书札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物。像著名收藏家程道德收藏的民国十三年蒋介石请辞黄埔军校校长时写给国民党中执委的信,宋庆龄致谢王毓铨向保卫中国同盟捐款的英文书札等。更有些书札还填补了历史研究的空白。比如资深藏家方继孝收藏了陈独秀晚年的多件遗稿,就真实地记录了陈独秀从抗战爆发,到病逝四川江津长达10年的情况,几乎就是研究晚年陈独秀的孤证材料。
另外一些书札是朋友间唱和的诗文。早年传播技术不发达,诗文很大一部分是朋友间的口口相传。比如林语堂1936年的一个书札,就密密麻麻地竖写了6首七律和七绝诗。看题款这是他为朋友录的自己的旧作,在重要的诗句旁还加了圈,最后还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
除书札外,近现代名人留下的对联、立轴、条幅等墨宝也不少。比如冯玉祥将军书写的“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对联,弘一法师的“法云雨甘露 净界为途香”对联,孙文(中山)的“博学文雅”立轴等。
谢飞解释,“孙中山留下的书法不少,但多留存于台湾,内地比较少见,这件(指上述对联)是上海朵云轩卖出来的,已经有10年了。他后来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的儿子孙科那儿也有一些。这些书法很多都是他当年写给其国民党下属的。孙科的字其实也很不错。”
对于名人的书札墨迹的收藏,其实在历代藏家心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乾隆皇帝对书札喜爱有加,他曾藏有王羲之传世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并将自己珍藏这三帖的书斋起名为“三希堂”。
今天专门收藏名人书札的藏家也很多,其中演员张铁林的收藏逸事广为流传。近些年名人手札的拍卖价猛翻了十倍、二十倍,就有上海藏家开玩笑说,这跟张铁林有关系,因为张铁林曾有一人包圆买下整场拍卖会全部名人书札的大手笔。
征集难度大 价格涨得快
历来都是物以稀为贵,收藏也不例外。据谢飞介绍,近现代名人书画存世量少,因而拍卖公司对它们的征集难度就很大。“像陆小曼这样的职业画家,留下来的东西要多一点,而像林语堂、陈独秀这样的文化名人,留下来的东西就很少,所以很难收到。”而要凑齐近现代名人书画的拍卖专场,就更难了。
但近些年来,名人书画却非常受市场追捧。价格方面,也是一路飙升,甚至将一些古书画抛在身后,尤其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人,“像胡适,包括阎锡山这样的名人,都卖得很好,还有当代草圣于右任,价钱也一直是很高的。”
“现在市场都细分了,原来收藏这类东西都很便宜。一幅皇帝御笔对联也就1000、2000元,现在上千万的都有。然后是清末状元们的对联,还有就是民国时期名人的对联,价格都起来了。”
至于升值潜力,自然是存世越少的价越高,“像周作人的书法现在就很贵,一小条要七八万,甚至十几万,存世量也不多。”另外,在当时社会影响力越大的名人,受关注程度越高,价值增长得也越快。“孙中山的好些书法,现在有的要200万-300万一张,比如‘天下为公’和‘博爱’。前些天在上海就拍了一幅孙中山的书法,记得是300万成交的。”
很多人非常喜欢毛泽东那龙飞凤舞的草书书法,但谢飞表示,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毛泽东书法还没进入市场流通,但共和国其他开国元勋的作品已有拍卖。“在一些拍卖会上,朱德的书法就卖得比较贵,要100多万。另外像清代洋务大臣张之洞、左中棠、李鸿章、林则徐等人的字,这两年也涨得比较快,原来是几万块钱一件,现在好多都要几十万。”
扇子方面,价格也是一路高涨。“我认识很多喜欢收藏成扇的客人。目前扇子的价格也很贵,要集齐100把扇子,凑个‘百扇堂’,大名头的(比如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每把100万都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