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问世的“辛亥革命70周年”金银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款“辛亥革命”题材纪念币,1金1银共2枚1套。金币的背图,表现的是武昌起义场景。银币的背图,以广州起义为主题,表现视角,落在位于广州东郊的黄花岗72烈士墓上。
1921年12月,广州起义10周年之际,孙中山应邹鲁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作序。回想当年艰辛,孙中山感慨万千,“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正因为如此,他对广州对广州起义做出了高度评价:“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广州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变卖家产,将牺牲的革命志士,冒死收殓于此。1918年,爱国人士以及爱国华侨为纪念死难烈士,共同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墓园由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松柏,喻意烈士万古长青。墓门牌坊“浩气长存”由孙中山题写。1922年,黄花岗72烈士姓名查清,次年,又于碑旁立石记名。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现黄花岗72烈士墓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和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黄花亭、西亭、石雕自由神像等,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辛亥革命70周年”银币的背面图案设计,严格地说,是一种简单地复制。它采用的手法,或可以说写实,或可以白描,几乎没有什么裁剪,就直接将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建筑,浓缩于银币尺幅。从结构由看,币面分3个区域,上是“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也是银币背图的主题,下刊“35元”面额和“1981”的年号。中间是画面主体。因上下留宽不足,也因中图过大,整个币面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上端,过大“浩气长存”四字,掩去了墓地最上方的自由神像,破坏了币面需要强烈突出的”自由“效果。
由于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既相对传统又相对保守,因此币面上的黄花岗72烈士墓,基本就是原场景照搬。取胜之处在于金属制作的浮雕工艺,它使得原本单一的画面,丰富而有立体的层次之感。前景是巨型牌坊式门楼,拾级而上,则可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的72烈士陵墓。墓园最高处,是麻石建成的纪功坊,它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可惜币面过小,我们无法看到坊额镌刻的章太炎“黄花岗72烈士墓”篆文。有突破的地方,是设计者在画面左右两侧,点缀了园内黄穗冠、黄芍药、黄菊、黄梅、桂花以及黄花、夹竹桃等草木、木本植物,以象征永存的英气。黄花岗72烈士墓,有这“黄”之色,也更显现出“浩气长存”的庄严与肃穆。
平心而论,“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银币的背面图案,虽平铺直述,却也简洁流畅。关键是,它的效果非凡,具有超常的冲击力,能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效果。通过银币画面,我们也可以一窥陵园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各的典型风貌。 (供稿:上海金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