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眼中的艺术品春拍市场
http://www.socang.com 2011-07-14 10:53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涨”声一片的艺术品春拍,在“拍天价、创纪录”的气氛中饱受争议,新华社连续三篇文章将艺术品拍卖的“旧病”重提。大众媒体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报道和讨论也逐渐增多。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对春拍的理解或许可以更全面。
质疑一,市场是否被透支。“如果艺术品收藏市场完全被资本左右,就没有真正的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终究会有人接下最后一棒。”一位资深藏家对当下红火的艺术品交易显示出深深的担忧。
质疑二,偷税、虚报成交额。有业内人士表示,拍场接连上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繁荣景象,只会让局外人向往,局内人猜测和质疑。资深藏家马未都表示,在国外,如果苏富比、佳士得被发现恶意作假成交价,很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国内市场则是假成交也不负法律责任;
质疑三,拍卖市场是否饱和。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在今年刚刚到北京参与春拍的一家山东拍卖公司的拍卖会现场,记者发现其场面异常冷清。原本可容纳150人的拍场,上座率不到2/3。很多拍品的起拍价仅几万元,可流拍现象仍大面积出现。
——北京商报 《天价遮不住春拍“虚假繁荣”隐忧》
当下艺术品市场泡沫或许并不仅是一个大泡泡,它更像是由无数个大小泡泡组成的泡泡浴。多数时刻看过去,这个市场繁荣得似乎毫无问题。但当它真崩溃的时候,毁掉的不仅是价值,还有国人对艺术残存不多的信仰。
——中华工商时报《艺术品拍卖行钞票满天飞 被指隐形“泡泡浴”》
要了解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现象,不能仅看艺术品的价格是不是高了,而是要了解其形成的动因与机制,才能客观地分析泡沫现象。“贪婪和恐惧”,是主导股市的两种集体无意识,在艺术品市场中也没有例外。认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现象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走极端,从极度狂热,转向极度恐惧。
——上海证券报《“蓝筹”作品泡沫并不多》
艺术品拍卖市场受资本疯狂追捧虽然出自于投资者的某种理性选择,客观上却又是一种文化上的非理性。这就像一头撒野狂奔的野牛,冲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它爱上的并不是这片树林的沉静之美,而是在这里更能彰显野性的力量。有人一语道破玄机:“新进场的买家大多会把目标锁定在他所熟悉的名头上。”这说明,恰是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而非文化价值才是引发这一波艺术品拍卖高潮的真正秘密。
——中国青年报《艺术品拍卖,资本导演这场戏》
由于艺术品拍卖和投资业界俨然是休戚与共的盟友关系,因此,仅靠商务部对拍卖行业进行规范恐怕难以实现对二级市场的有效监管。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艺术品投资产品的机构建设和制度监管才是破解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的治本之举。
——法制日报《艺术品天价拍卖:谁是幕后推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春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