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收藏家、艺术顾问李安姿
精美艺术品为酒店增添艺术气质
富丽堂皇的装潢为高级酒店提供了一个物质的骨架,而艺术品则为骨架注入了精神的血液。李安姿这位从金融界出身的香港女子,用十年时间沉浸在当代艺术的圈子里,并且成功为多家酒店、食肆、私宅担当艺术顾问。近日记者赴香港对她进行了专访,她告诉记者:“艺术品并非设计的一部分。前者是高于后者的。”
“半路出家”的艺术顾问
李安姿原来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十几年前,她在汇丰银行的私募与资本市场部工作,夜以继日,透支着体力,于是她开始考虑“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她的工作需要接触一些收藏家,在他们的启发下,她辞职开了一间艺术品公司,进行艺术品的买卖。
放弃一份体面的工作扑进未知的领域,李安姿的父母都觉得她“疯了”。当时是2000年,经济泡沫刚破,她的店生意可用一个“惨”字形容。“因为我没有读过艺术相关的学位,所以只好自己慢慢地从头学起。边学边做的状态大约持续了3、4年。当时虽然生意很惨淡,但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时间。”2004年,经历了非典风暴的香港,一切万象更新,机会蜂拥而来,这时她才感受到最初的那几年没有白过。“因为我之前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学习了很多东西,所以在这些机会到来的时候我能去抓住它。”
“最佳艺术气质酒店”的幕后功臣
李安姿在中环荷里活道开办了一家“李安姿当代空间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画廊。非典结束后,她招揽到一些地产商项目,为一些样板房进行艺术策划。而与朗廷酒店集团的合作是她事业的转折点。2004年前后,该集团进行转型,希望在该旗下的酒店内加入艺术元素,于是他们在社会上进行招标,而李安姿的策划与他们的理念一拍即合。“其实当时香港已经有些酒店陈列艺术品,但那些艺术品是为了配合他们的设计而加上去的,大多数是浪漫的、优美的、舒服的。但朗廷和我的理念,都是选择比较大胆、前卫的艺术品。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我们的选择提出质疑。但能引起争议本身便是件好事。事实证明,我们的作品是会让客人停留多看几眼,会让他们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法。艺术品在我们酒店可以说是一位主角,并不是酒店的附属品。”
在用艺术品装点酒店时,她会以什么作为选择标准?她表示,她事先会给酒店的不同楼层定义不同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艺术品。比如朗豪酒店的大堂主题是“庆祝”,所以整体感觉是比较轻松、年轻有活力的气氛。到了酒吧这一层,是比较感性、情绪化的感觉。到了房间,又是中国女性的唯美感觉。“我们每个区域的区分感都很强烈。在朗廷也是如此,那边的大堂也会比较轻松,西餐厅则会有一种私人收藏家的餐厅的感觉。”
但她表示,酒店毕竟是公共空间,所以作品的前卫是有底线的,“不能让公众感到不舒服”。而拥有1500多件艺术品的朗豪酒店还获得了由《时代杂志》颁发的“最佳艺术气质酒店奖”。
不断试探顾客的“底线”
朗廷项目之后,李安姿成了地产界的红人,越来越多项目邀请她担当艺术顾问。而她也在一次次挑战中逐渐扩展着自己的才能。她得意地告诉记者,最近她在香港的一个豪宅中做了一个很棒的项目。那是一个六百平米的套房,室内设计是由英国人操刀的,而她给它搭配的是异常先锋的艺术品。“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推荐的一些作品价格不一定很高,但都真的极具艺术价值。我不会因为客人说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而是会在他能接受的范围内提出一些更大胆的建议。我会不断地引导我的客人,先试探他的底线,在他不能接受的边界前停住。”
李安姿的画廊基本是满仓的,于是她的家成为她的第二个仓库。所以对于私宅的艺术品布置,她也总结出一套经验。她认为,家中的艺术品首先当然要根据主人的喜好来布置,“但他需要多看,多发现自己的喜好。有时候一个作品,看三五个月可能还行,时间再久你肯定会腻,所以找一些更加突出的,更特别的为好。一些太平凡的会很快让人厌倦。”
艺术品不是最佳的投资工具
李安姿当初为了替朗廷挑选艺术品,在国内外各个学校和画廊之间来来回回,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她坦言当初酒店购置这些艺术品“价格并不高,没有花太多钱”,她承认,“时机掌握得很好。现在有的藏品,比如王广义的作品价钱早已翻了几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作为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经手人”,李安姿对艺术却极为虔诚。因为她觉得,艺术品的本质是艺术,不是一个完全的投资工具。近年来,她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对艺术的投资心理强烈了很多,有许多客人走进她的画廊,第一句话就问:“哪幅画最容易升值?”
李安姿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中介人,她选择艺术品的大前提是考虑创作者的经历和批评家对他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收藏家,买的是他们内心对于作品的感觉,而不是它会升值到多少钱。要不然你可以去投资一层楼,买股票,买卖程序也更方便。艺术品中间的佣金很多,差不多有30%,所以你只是想靠艺术品赚钱,还不如去考虑股票或者房产。”
她认为,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转向关注文化层面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投资吧。这是一种心灵和感觉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