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张泛黄的纸笺,遒劲的字体书写着一句简单的感谢:“你的画给我带来温暖,谢谢。”落款写的是“巴金”,日期是“九三年二月八日”。
这是80岁老人林存礼的珍藏。两年前淘旧书时,他无意中获得了这封巴金老人书写的亲笔回信。昨日,他找到巴金陈列馆,希望捐出这封书信,让更多人能够隔着时空感受巴老。
林老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爱淘二手书。两年前,林老从淘来的书中发现夹着一张红纸,上面粘贴着一张泛黄的纸笺,上面是一句简单的感谢:“你的画给我带来温暖,谢谢,陈德棣。”落款写的是“巴金”,日期是“九三年二月八日”。他直觉那肯定是巴老的亲笔回信。
和那张红纸夹在一起的,还有一篇署名陈德棣所写的文章,文章里详细讲述了这封回信的来历。文章写道“成都的正通顺街惟有那口双眼井还在原来的位置,先生(指巴金)的多篇文章提到这口双眼井,因此我画了双眼井,并给先生寄去,自知我的绘画稚拙,随画只附了一句话:‘但愿我的画能给巴老带来些许慰藉。’没有想到,过了不久我收到一本从上海寄来的书,拆开来一看是《巴金谈人生》,翻开书的扉页,看到用粗钢笔题写着:‘你的画给我带来温暖,谢谢,陈德棣。巴金 九三年二月八日。’从字迹可以看出巴老题写时的认真和吃力。”
林老如获至宝。他也是巴金老人的书迷,有这样一封巴老的亲笔回信,就算不是写给自己,他也觉得非常珍贵,闲暇时总爱拿出来回味。
为了能更好地保留巴老的笔迹,昨日,80高龄的林老专程来到位于龙泉的巴金文学院,找到了负责人钟祥荣。一看笔迹,钟祥荣肯定这是巴老的亲笔,但是仔细一看,他有些遗憾,这封信是复印件。“就算是复印件也还是有一定意义。”钟祥荣说,这封信他会收藏到陈列馆。目前,巴老给读者的亲笔回信馆里保存的数量并不算多,对于研究巴老有一定意义。钟祥荣说,他不知道陈德棣是谁,如果他能够将原件捐出,就更有意义。同时他也希望市民如果收藏有巴老早期的著作或者墨迹,能够捐给巴金文学院,用以研究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