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架飞机都曾经记录了张长生的梦。
张长生的屋子里是满满的航空器件。
30年里,他以一个农民的执着与狂热,收藏了数十架飞机及50余万件航空器件;他用两种战斗机的名字给孩子起名;他办起我国第一家民间航空博物馆,成为当地国防教育基地……11月30日,58岁的盐山县孟店乡张仁庄村村民张长生在他设在县城的博物馆里,指着满满一屋子航空器件对记者说:“这些只是我藏品的九牛一毛。”
农家孩子迷上了飞机
对于一个农家孩子来说,飞机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正是这种神秘让张长生迷上了飞机。除了叠飞机、用泥捏飞机,他还自己制作简单的“飞行器”。那片无垠的天空迷住了他。
初中还没毕业,张长生就外出打工。也许是巧合吧,他的工作恰恰跟飞机有关:拆解退役的军用飞机。能够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原先在梦里都没见过的飞机,而且还能亲手去摸,去体验,去研究。这样的工作对张长生来说,充满了快乐。[JF:Page]
也就是在那时起,文化程度不高的张长生开始捧起了书本,如饥似渴地学习起航空知识来。到现在,他不仅对各种飞机的型号、性能如数家珍,更由“发烧友”向“专业级”进发,甚至还有院校邀请他参与相关研究。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会,张长生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航空收藏之路。这个用两种战斗机的名字来给后辈起小名、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名字中都带上一个“航”字的“飞机迷”,以一个农民的执着与狂热创造了奇迹。曾经收藏过数十架飞机
车进盐山,一家医院门前呈飞腾状的飞机格外引人注目。同样,在盐山县一家公司院内,一架“飞跃腾空”的飞机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米格-17”,张长生看着这架飞机就像看着自己的一个老朋友,“告诉你,它可参加过战斗!”
这些只是张长生收藏过的部分飞机。在张长生一位朋友的企业院子里,一架“强五”静静地躺在那里,它的旁边站着的是一个运输机的机头,里面的仪表还都好好地安在那里。
张长生说,这些年来他收藏过数十架飞机。除了现在在盐山县看到的这几架,其余的有些他卖掉了,有些借了出去,更多的是捐了出去:捐给抗战纪念馆,捐给民航博物馆,捐给普通学校和航空学校……
张长生至今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架飞机是从体育航空学校退役的教练机。“那时候盐山县还没程控电话呢”,张长生眯起眼睛:“好多人来看哪!盐山、孟村,连山东那边的都过来看……”。
如今,张长生捐赠的飞机分布在北京、山东、西安、大连、广州、南京等多个地方,张长生说,如果这些飞机能够为国防教育事业出一点力,那他的这份付出也就值了。
建起国内首家民间航空博物馆
在盐山县千童博物馆里,有一间单独为张长生而列的民间航空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是张长生这些年来费尽心力收藏的50余万件航空器件中的一部分。从机轮到螺旋桨,从仪表到陀螺,从救生装备到航空相机……小小博物馆浓缩了张长生这些年来的心血。
对于这个国内首家民间航空博物馆,张长生的定位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们有一个接触航空、了解航空的载体,“迷飞机总比迷网吧强”。
而当走进张长生尚在农村的家时,一进院子你会惊呼一声:从屋檐下到院子里,一个个木箱垒得老高,那里面可全是航空器件!只见雨布盖着箱子,一个农用铁铧旁边就是飞机座舱盖……而当你走进他的屋子时,肯定又是一声惊呼:航空时钟、转速表、温度表、高度表、相机……遍地的航空器件让人无处插脚。这还不算,12间屋子除了3间住人外,其他屋子都是如此景象。
制作航模放飞梦想
如今,张长生和朋友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大做强航空博物馆,将其打造成盐山县当地的一张名片,一个可以吸引来游客、留得住游客的景点。
除此之外,张长生还迷上了跟朋友们一起玩航模。他利用自己的航空知识,与朋友们或组装或改装,拥有了十多架航模。11月30日下午,选择了一个空旷地带后,张长生和他的几位朋友像孩子一样打开了自己的“宝贝盒子”,拿出了一架小型航模,然后调试设备、卫星定位……忙了一会儿后,长长的天线一动,那架停在地上的“无人驾驶飞机”成功腾空而起,而它上面携带的摄像头即时将所拍到的影像传回了地面上的监控设备。
看着“飞机”随着指挥在空中盘旋,张长生和他的朋友们张大了嘴,眼睛紧紧盯着天上……
张长生告诉记者,飞机一飞,他的心好像也要飞起来了。他说,不管前头有多少困难,他一定会咬紧牙关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张长生收藏的每一架飞机都记录了他的梦。
“这少说也有50万件”,张长生看着自己这满屋子的宝贝不无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