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的王澍(图)
http://www.socang.com   2012-02-29 10:59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美院的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啦!”昨天,这个消息在微博上、建筑圈里传得火热。

      普利兹克奖素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相当牛气。而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49岁的王澍,是中国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此前,只有贝聿铭一位华人荣获过这顶桂冠。

      这真是个巨大的荣誉

      因为王澍人在美国,所以,他的太太陆文宇,昨天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昨天,陆文宇被一大群媒体围着,甚至有法国的记者专门从北京飞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恭喜、提问。

      作为培养出这位大师的“摇篮”,中国美院方面也很兴奋,昨天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美院同仁当场打越洋电话给王澍,免提电话里传来王澍兴奋的声音:“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我现在的心情也很复杂。”

      王澍说,这么多年的探索,他一直挺孤独的,“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真诚地思考,并坚持理想,肯定会有结果。只是我没想到结果这么巨大——普利兹克奖是最高荣誉,还来得那么早。”

      49岁拿到普利兹克奖,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一般来说,建筑大师通常要在60岁才能获得这个殊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澍又一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回过去看,我也很惊讶,10多年里我竟然做了那么多事情,以至于家里的生活一团乱了。”王澍在电话里笑言。

      他的建筑有人文特色

      王澍的建筑具有人文特色,他喜欢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时间的问题。

      “中国有那么深厚的文化,而现在到处在拆古老的建筑,当年那些有尊严的材料,如今像垃圾一样被丢弃,所以我们要用智慧的方式让它们复活。”

      这个观点,也是他得奖的一大原因,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评价道:“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而让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感慨的是,王澍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建筑师,能获得这个奖项更为不易,“他是一位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情怀的建筑师。这次获奖,也是中国美院校园获得的国际认可。”

      5月25日,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行,届时,王澍将获得10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质勋章。

      王澍这个人,牛在哪里

      王澍的父亲是一名音乐演奏家,业余时间喜欢做木工。他的母亲是北京人,是教师和学校的图书管理员。

      在父母的熏陶下,王澍开始对材料、工艺和文学感兴趣。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四处绘画。

      他在曾经住过的北京的院子和胡同墙壁上,留下了许多涂画。即使他搬走多年后,邻居们依然保护着这些绘画,等待他回来。

      然而,他最终选择在杭州作为工作和生活之地。因为杭州著名的自然风景,也因为这里也是许多出色的山水画家的居住地。

      他的父母认为艺术家是难以谋生的,所以要求他学习理工科,但他坚持要学习一个和艺术有关的理工科专业,于是找到了建筑学。

      在大学里,王澍是个风云人物。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他当着导师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面口吐狂言:“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也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

      在研究生毕业后的1990年到1998年这8年时间里,他没有接任何建筑设计项目。他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日复一日,从早上8点到午夜,他与工匠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在建造工地上他学到了他能学到的一切。

      王澍最常说的两句话是,“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所以,他迷箫,擅书画;还有一句是“不谈建筑,只谈房子”,他戏称自己是造房子的人,以此来否定建筑师的身份。但他却一直执着地践行着他的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

      有人评价王澍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自己认准的事情孜孜以求。

      昨天,王澍也说,他的成功,在于坚持理想。

      普利兹克奖,牛在哪里


普利兹克奖勋章

      一个奖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普利兹克奖的牛气,就在于他的眼光精准。

      1979年,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创立了普利兹克奖,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

      每一年,约有五百多名建筑师被提名,但获奖者却只有一两位。普利兹克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且极富前瞻性。

      1989年,弗兰克·盖里获得了普利兹克奖。

      当时,他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但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可以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因为随后,伟大的作品古根海姆博物馆诞生了。

      所以,在短短27年里,普利兹克奖快速崛起,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 本报综合

      我们看得见的王澍

      现在起,当你路过这些地方,可以慢慢走,细细看

      杭州人对王澍的建筑不会陌生。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已经成为转塘民众享受艺术和自然环境的“度假公园”。

      南宋御街陈列馆和钱江时代院宅,也在杭州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王澍说:我不是设计一座房子,而是建造一个世界。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王澍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乌托邦,现在,他将这个乌托邦延伸到了我们城市的角落。

      代表作: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本报文艺部同事参观的时候  王澍给我们当“导游

      2007年,听说新启用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二期很美,本报文艺部全体记者编辑一起到那里参观。作为设计者,王澍教授很热情地亲自带着本报文艺部的全体同仁“郊游”,我们有幸成为他所创造的古典和现代、艺术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建筑世界最早的见证者。

      这是王澍设计的最大一件作品,无疑也是他的代表作。

      对于杭州而言,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已不仅仅是一座校园,每年校园油菜花开之时,更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争睹。

      作为这个工程的“甲方”,美院院长许江给王澍的“施工合同”是两首诗歌。

      “那是一簇刚直的点墨。从大汉盛唐的汤汤长河,蕴入木入化入神的笔力,缀带气带韵带魂的琢磨,层层浸染,这如雨春光、如蓝墨色。”许江在《归舟》里这样写道。

      “这就是一个文人给一个建筑师的要求。”王澍说,“我的作品回应了许院长的诗歌。七分主人,三分匠人,感谢美院给我这个机会。”

      代表作:南宋御街陈列馆

      一个解决难题的方法成为一个经典

      600平方米的御街陈列馆,也是王澍的手笔。

      陈列馆在杭州中山中路112号,御街道路遗迹就在陈列馆入口处的透明展示区内,王澍特别设计了透明钢化玻璃和下沉庭院。

      市民可以透过玻璃,看到遗址自下往上叠铺着的南宋青砖路、元代大块石路、明清及民国杂砖砌路,通过它们来追忆古道的发展史。当时,这个设计也完美解决了古代遗址和现代交通冲突的难题。

      代表作:钱江时代院宅

      这座三桥边的民居现在还在争议中

      只要是曾经路过钱江三桥的人,都会对这座建筑有深刻印象。

      它像是用一块块灰黑白三色积木搭建起来的高楼,有人甚至直接称呼它为“积木楼”。

      其实,它是一个用200个两层院落垂直叠起的6栋100米高的住宅。与一般公寓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院子均可覆土植树。

      热爱传统园林的王澍,把传统江南院子横切一刀,将它立起来,变成两层院子,让家家都有前庭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

      但这个建筑褒贬不一,至今仍然充满争议。

      在设计时,王澍便说过,“这是建筑学里让人激动的地方,也是它危险的地方。因为,你可能会影响或启发了别人的生活,也可能糟蹋了别人的生活。”

      代表作:宁波博物馆

      唤醒一座城市的回忆  走进这里,特有文化

      在这里,王澍想告诉人们,曾经的城市生活是怎样的。

      曾经,这是一片有30多个传统村落的地方,到设计时,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拆除了,变成了一片没有回忆的城市。

      王澍把能在这个地区收集到的各种旧建筑材料再次利用,与新材料一起,在新的建筑上混合建造。他想建造一个有自我生命的小城市,能把这个城市的回忆重新唤醒。

      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在设计伊始,他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建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建筑师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 建筑师王澍获建筑诺贝尔奖 系中国第一人(图) 2.2亿玉凳被指赝品 2.2亿玉凳被指赝品 明代材料组装成本50万(图) 考古学家发现550年前星球大战神秘石刻 考古学家发现550年前星球大战神秘石刻 外星人到访?(图) “国眼”徐邦达过世引忧虑 “国眼”徐邦达过世引忧虑 书画鉴定少壮派何在(图) 50000元面额人民币价值过百万(图) 50000元面额人民币价值过百万(图) 1430万:浙江首宗文化产权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1430万:浙江首宗文化产权交易项目顺利完成 澳发掘出12.76克拉巨型粉钻(图) 澳发掘出12.76克拉巨型粉钻(图) 《大芬油画村》跻身世界艺术史殿堂(图) 《大芬油画村》跻身世界艺术史殿堂(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