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先是收藏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之后有网友曝出玉凳出自江苏邳州。记者顺藤摸瓜,邳州赵姓商人承认“汉代玉凳”由其组装。报道称,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已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
首先要承认,古玩市场有真品、赝品是很正常的事情。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那些仿制品也有生存的空间,甚至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买不起价值连城的真古董,花个小钱买个假古董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有何不可呢?据邳州官方统计,目前当地玉器行业从业者超5万人,年产值大概有二三十亿,已成当地重要产业。问题在于,有假古董可以,但假的就是假的,不能鱼龙混杂,以假冒真。真古董和假古董,应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
现在的古玩市场问题就在这里,井水犯上河水,水是越来越深越来越浑了。经济法学上有一条“格雷欣法则”,两种货币同时流通,如果其中一种含金量低于另外一种,那么最终将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导致劣币泛滥成灾。古玩市场也是这样。据说,一假古董“金缕玉衣”被故宫等专家鉴定价值24亿东窗事发后,市面上的鉴定业务减少一半以上。如今“汉代玉凳”又是故宫专家看走了眼,对古玩市场的伤害更深一步。这给人的印象是,鉴定专家靠不住。可以想象,古玩市场上由于交易风险放大、交易成本增加,真古董难获信任,自然藏之深宅,踪迹难觅,而假古董更加泛滥。
破解古玩市场的“格雷欣法则”,就是要让真假古董泾渭分明。从逻辑上说,假古董的泛滥,在于买卖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独立、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和组织的缺失,当然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造假者利欲熏心,足见假古董泛滥是市场之恶。因此,需要由权力部门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鉴定专家准入,相关真假纷争,最终则由国家仲裁解决。然而,须知所谓独立、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应是古玩市场的一部分,是古玩市场相关利益方博弈的产物。它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
现在古玩市场的鉴定专家,多是垄断文物体制内的专家。他们并非市场化的产物,但却可以和市场利益之间暗通款曲。正是这种割裂的体制,导致古玩市场的残缺。现有的古玩市场,不过是垄断文物体制这深宅大院旁的一片野草地。但这是一个迅速勃兴的市场,急需打破内外体制间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