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古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为明朝武士像。
就在小区围墙下,就在喧嚣的马路旁,随意地斜靠在墙上的一尊石像,可它却可能是明代文物!近日,白云区的林先生本想去绿化点寻花草,没想到发现了一尊奇特石像,经过白云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初步断定,可能是明代的武士石像。近日将等待文物专家进一步鉴定。
发现:本想寻花草却寻到疑似文物
2月12日,家住白云区黄石立交附近的林先生趁周末出来走走。由于平素就喜好各类植物,林先生来到黄石立交桥下的一个绿化点里,想去里面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奇花异草。该绿化点一面正对着黄石立交,其它三面被住宅小区包围。快走到最里面时,头一侧,却看到了在绿化点内两间低矮平房之间的巷道内,斜靠着一个石像,膝盖以下被杂草遮住了,上半身看得分明。
“这石像是不是件文物呢?可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谁放过来的?现在要怎么办?”猛然看见这么一个东西,林先生心里稍微有点忌讳,同时脑子里还浮现出一连串疑问。
记者探访:石像身处闹市中的荒野
2月12日,林先生向本报报料寻求处理。2月14日上午,记者随林先生来到发现石像的绿化点内。绿化点内种满了半人高的植物,沿着旁边小区和绿化点之间的围墙脚一直向里走,尽头处一尊石像就斜靠在那面。
石像高约170厘米到180厘米,是一个“穿着”古代衣服的男士雕塑,脚底有一个厚约20厘米的底座,保存完整,鼻子处有明显破损。从石像头顶与墙壁的相接处堆积的厚厚的尘土来看,石像放置在这里应该有不短的时间了。
附近居民:住了20多年都没见到过
石像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周边的居民。和这个石像仅一墙之隔的小区是白云区供电局的家属院,住在离石像最近的这栋楼3楼的住户李女士听到石像一事,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到过。李女士说:“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没听说过有石像。这绿化点以前是酒店,为迎接亚运会,才拆了种上草木。
同样也住在这栋楼5楼的住户张先生说:“没听说过有石像呀。”张先生介绍,这个绿化点以前的确是酒店,最早好像是黄石大酒店,后来变为金鼓大酒店。发现石像的位置就是酒店的电房处。
猜测:以前建酒店挖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这里会有一个石像,张先生推测:“这里的地势偏高,像一个山岗,可能本身就是墓葬地,以前建酒店搞开发的时候,可能从地下挖了出来,就放在这里了。”
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人发现呢?张先生估计:“这里一般没什么人来,白云供电局的电房一直在使用,但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走前门,就是靠小区那边,不会走到后面这边来的。偶尔可能有些流浪汉在这里休息、过夜,但对这个石像可能也没什么兴趣,另外这个石像很沉,一般也搬不走。”
文广新局:初步判断是明代文物
2月14日下午,记者联系白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看图片后初步判断:“这个石像是文物,具有一定文物价值,应该最少是明代文物。”昨日下午,白云区文广新局两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在仔细查看石像后,工作人员梁先生表示:“首先石像是墓葬用品,古人在下葬时,会放置很多人像石器,包括文士、武士,这个石像应该是武士,从其手持长剑可以看出;其次这个石像应是仿照真人比例做成,做工精细,五官刻画细致,从表情上来看,像是眉头微皱;另外从石像的材质来看,应是青石,清代以后石像材质几乎都是花岗石,从这一点来看,这个石像至少是产自明代。”
专家鉴定后将送博物馆
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石像呢?梁先生表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地方有可能是一个古人的墓葬地,后世人在搞开发时,无意中挖了出来,就放置在了这里;另一种可能是有人从别的地方搬到此地。但这个石像的重量最少也有五六百斤,没有七八个人是很难搬动的,要动用吊车等机械工具才容易搬动,所以从别处搬来放到此地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说这里是一个墓葬地,可从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这个地方没有名人埋葬,甚至连祠堂也很少。另外从武士的服饰来看,头戴帽子,衣服袖口宽大,下襟拖地,又不像是明代服饰。至于石像到底是什么年间的,还得进一步鉴定。”
对于这些未解决的疑惑,白云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表示:“近两天将联系文物专家进行进一步鉴定,鉴定后会将石像运回白云区博物馆内进行收藏。”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