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间,扩大对公众的开放空间将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单霁翔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众所瞩目的建福宫花园则不会成为“顶级富豪私人会所”。
北京故宫向来面临人流集中的问题,时间上的不平衡表现在每年“五一”、“十一”单日峰值超过12万人次,最高达14.8万人次,暑期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形成40多天的持续高峰,日均每天接待7万人次,而淡季仅3万人次。区域上不平衡则体现在首次来故宫的游客总要沿着中路参观,看古代皇帝的宫殿和起居生活场景,因此中轴线上的人流格外集中。
在14日的发布会上,单霁翔指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正是故宫遗产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所在,也是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重点。
他表示,从时间上,在特殊时段采取适当的限流措施仍要坚持,总结去年“十一”黄金周的经验,适当调整限流措施细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加大提前预约售票的覆盖面,并广泛宣传故宫的现状和措施,让尽可能多的游客主动配合。
而从空间上,一方面通过修缮使更多的文物建筑群实现对公众开放。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展览布局合理扩大开放空间,减少拥堵风险。比如修缮后的慈宁宫、寿康宫都将设立与其风貌相符的展厅,与南部的武英殿等展厅共同组成西部开放区,吸引更多的游客从中轴线分流过来。
他说,目前端门地区已经清退了商户和临时展览,这一地区的使用必须坚持公益性。端门前的朝房和广场主要用于为游客服务,今年“五一”将把原来午门前的20个售票窗口移到端门朝房并增加到28个;设立游客咨询中心、票务中心及午门的安检、检票通道系统建设等,准备轮椅和儿童车等。
通过建设好西河沿文物科技保护用房和海淀区上庄综合业务基地,将红墙内的办公科研场所全部迁出,将行政库房、花房和院内所堆积的大量建筑材料等迁出紫禁城,净化故宫博物院内的环境和消除隐患。
“全部规划完成后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约为8:2”,他说。
此外,单霁翔特别强调,建福宫花园将完全由故宫博物院管理,不会成为“顶级富豪私人会所”,仍将用于举办小型展览、文化讲座、新闻发布等文化活动的场所,坚持和更加注重公益性原则,增强公众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