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义在他的画作前畅谈绘画艺术与思乡之情。
游客在展馆内欣赏杨明义的“百桥图”。
13日,苏州籍画家杨明义带着他的“百桥图”回到家乡,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现代艺术展厅展出这些饱含乡情的作品。著名画家陈丹青担任此次画展的策展人,画展为期两个月左右。
现代工业文明已使江南旧貌所剩无几,但人们心中的江南始终是婉约、精致、柔美的。旧时的苏州是杨明义创作的精神土壤,带着对家乡的迷恋,杨明义在大洋彼岸重塑着正在消失的江南。他让世界闻到了纯粹的中国气息,激发了人们寻找、认知、欣赏、保护江南元素和江南符号的潜意识。
展馆内,周庄、甪直、乌镇、木渎等江南古镇的一座座古桥,在杨明义的笔下,展现出生活化、艺术化的“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瞬间”。
“想尽办法向世界表现水乡之美。”杨明义说,家乡是永恒的主题,思乡是永远的情结。距离远了,心灵反而近了。他说,自己希望“百桥图”的第一批观众是苏州的父老乡亲,因为苏州人“懂桥”,今天在苏博开展是圆了一个心愿。
杨明义表示,“桥”是他心中的一个情结,是他在空间和时间变换中对话心灵的一个连接。“桥”并不仅仅指具体的桥,“桥”有多重含义。对于绘画技法,他表示,模仿没有意思,百桥图用的是自己的绘画语言,在结构、线条等方面都有创新,是古代所没有的。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创作水印木刻版画,到70年代起开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画,生于苏州、长于苏州的杨明义在四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创造性地表现着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被黄永玉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被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画家”。
对百桥图,黄永玉称赞“看明义的画,上了桥,忘了下来”、“明义对桥的精致的体会,出手的讲究,艺术门道说来是超乎有益于心智之上的”。
杨明义的执着和认真也让陈丹青十分感叹。他觉得自己没有像杨明义这般,在一个主题里浸泡这么多年,走得很深很远。
据了解,早在1978年,杨明义就创作了以周庄古镇为题材的《水乡的节日》,并因此被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2008年,他创作的《姑苏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并荣获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2011年,他被评为“2011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