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乾陵无字碑一直引发后人各种猜测
近日,一篇《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的文章频频见诸媒体。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上的这则报道称,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近期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事实上,关于陕西乾陵能否开掘的争论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两年前,同样是在年末,“安阳发现曹操墓”的考古新闻罕见地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而这一次,“乾陵该不该挖”的讨论又在网上炸开了锅。
文章中称:发掘条件已成熟,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记者昨日致电国家文物局,询问“乾陵有无发掘的计划”,可惜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但在《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一文中,却有专家提出,乾陵具有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一打就开;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几十年不间断地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有资料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要立即进行抢救。
文章认为: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
不过,该文章的一段话却引起了网友的普遍质疑:“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五百万游客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五百万游客又会给西部大开发带来多少信息、多少投资?而迟迟不能进展的主观原因是某些专家们不愿说明的私心在作怪。他们关注的并不是乾陵能不能发掘,而是对自己有什么实际利益。”
网友质疑:视遗产为财源,“和盗墓贼有何区别”
有网友认为这篇文章的用意其实是“司马昭之心”:“有关专家之所以抛出如此言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繁荣中国的旅游业,确切说,是‘中国某地’的旅游业。”
更有网友不客气地指出,考古学家们如此渲染,对乾陵文物和文化价值的保护毫无益处,“如果现代人仅仅是打乾陵的财宝主意,那和盗墓贼又有何区别?”
省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人员,昨天向记者历数了近60年来主动发掘王后级墓葬的后果:
“1957年,我们发掘了明万历皇帝的定陵,结果表明距今400多年的明朝文物在今天也保护不好;还有长沙马王堆墓,光是辛追夫人的尸体保护就是现代人无法破解的难题。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彩绘秦始皇兵马俑,现在人哪怕耗费巨资和利用最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也无法让俑彩恢复历史原样。”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既然是历史文物,还是顺其自然为好,不可以现代功利思想去打扰古人。把这样一座墓留给后世,不仅是我们最好的保护,也真正体现了我们先人的智慧。同时,能善待先人的民族,才会在世界上更有影响力。而那些靠挖坟掘墓往脸上贴金、往政绩盘子里装金的人,永远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乾陵里面宝贝多,一直有人在打她的主意
乾陵与秦始皇陵一样,在我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称:“乾陵地宫里应装满了唐朝当时最值钱的各种宝贝。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世时,正处于唐朝最繁盛的时期。在埋葬唐高宗的时候,随葬品的价值就占了全国财政的1/3。20多年后,武则天驾崩,全国1/3的金银珠宝又被带进了乾陵。耗资之巨、陪葬之丰可想而知。”
而这其中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
据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按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没有《兰亭序》。后人推测,《兰亭序》十有八九藏在乾陵。
“文革”期间,在陕西考古方面发现乾陵地宫陵道时,郭沫若曾劝说周恩来总理进行公开发掘,结果被周总理顶了回去:“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2006年,来自乾陵博物馆申报的《唐乾陵陵园考古调查计划》一时间被传讹为官方发掘。不过,2007年国家文物局曾表态:50年内不考虑发掘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