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玩市场转型升级 变身“博物馆”
http://www.socang.com 2010-05-26 13:30 来源:苏州日报
继去年苏州文庙古玩市场完成南迁、以“高档”路线吸引300余家古玩商入驻之后,位于拙政园旁、与文庙古玩市场南北呼应的园外苑古玩城也自发地进行着精品化“革命”。苏州古玩市场转型升级热已悄然启幕——
在某种程度上,目前在苏州,地摊和杂货店式的古玩市场已经完成了普及古玩知识、培育古玩爱好者和藏家的基本功能。随着藏家认知水平和资金储备的不断提升,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投资,古玩市场都亟须改善交易环境、开创精品路线、打造以诚信为基础的交易服务平台,引导并满足藏家日趋专业化的需求。藉此,苏州的古玩市场有望迎来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家店只摆十样古玩
“穷穷穷,家里还有三担铜。 ”苏州从来不缺古玩,更不缺古玩藏家,在老苏州们的印象中,乐桥邮电局附近的古玩市场几乎可以说是许多藏家的摇篮。“我小时候就经常逛乐桥,那里是苏州最早的古玩市场。 ”园外苑古玩城“墨林文玩”主人蔡念群就曾是那里的常客。当时条件简陋,古玩商也少,都是地摊,直到1995年,文庙古玩市场对外开放后,虽然仍以地摊为主,但总算有了正儿八经的店铺,铜器、漆器、家具、文房四宝、玉石、鼻烟壶、竹木牙角雕等,无所不包。说是古玩店,更像是杂货铺。但谁也没有想到,深深印在人们脑海中的这种古玩店,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极具现代感的小型博物馆。“这种经营理念最初是一位北京古玩商带进来的。 ”园外苑古玩城主任胡庆华引领记者参观了这家名为长泰堂的古玩店,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铺装修得清爽华丽,却只摆放着不足10样物件。胡庆华介绍说,以前的苏州古玩店里是样样有,堆得满满当当,但好东西都藏起来,只有遇到真正想买的,店家才会拿出来。
高规格的装置、精品化的路线、诚信的经营态度,这种经营理念和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古玩城已蔚然成风,苏州也不甘落后。去年底,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三足鼎立的苏州文庙古玩市场完成南迁,300余家古玩商进入“苏州文庙古玩文化创意园”,结束了历时15年之久的“棚户”时代。而园外苑里的古玩商家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如今已有10余家进行了店面装修,走上了精品化经营之路。
捡漏“学生活”成历史
蔡念群正在忙着重新装修自己的“墨林文玩”。“我更喜欢把古玩称为文玩。 ”
蔡念群介绍说,自古以来,参加制作古玩的人,不乏名家、高手、文人的参与,尤其是官窑,更是集中了制瓷行业的高手、大画家、大书法家,古玩收藏大家大多是文史兼通的文人,这也是他的小店命名的由来。
作为一个古玩爱好者和经营者,蔡念群的经验也是从练地摊开始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他的经历可以说是许多古玩商的缩影。蔡念群的父亲是位历史老师,讲课所用的道具都是老货(古董),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蔡念群对古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逛地摊成了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收藏的东西多了,便自己开了一个小店,经过十年的磨练,自己也成了行家里手。“都说古玩界的水深,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藏家自身的鉴别能力。”蔡念群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古玩收藏界也出现了断层现象,现在几乎所有藏家都有过“交学费”的惨痛经历,花上几万、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元买个高仿品者,在古玩界也是常有的事。逛地摊,淘宝捡漏,虽然免不了“交学费”,但这是大多数古玩爱好者增长见识、迅速提高鉴别古玩真伪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但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新一代的藏家已经成熟,现在再想捡漏已经基本上不可能了。”
古玩市场面临转型升级
藏家蔡云峰是位传奇式的人物,说他传奇,就在于入行七八年来,硬是一分钱的“学费”都没交,这让许多同行略感不平。“关键是入对圈子!”蔡云峰一语道出了其中机密。
地摊式的古玩市场无疑是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入门的路径,但随着古玩市场的日渐成熟,藏品几经流转已经“各归其位”,而持有者和藏家的鉴赏能力也完成了“原始积累”,达到较高的水平,现在想捡漏,已不太可能。蔡云峰说:“作为习惯或者爱好,逛地摊无可厚非,但你总不能让那些带有投资性、认识水平尚待提高的藏家再从练地摊开始吧?”蔡云峰就是通过结识几位玉器、字画方面的行家为自己把关,并结合个人实际定下了适合自己的收藏标准,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学习”的过程,少走了不少弯路。
收藏的意义和乐趣在于享受过程,但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古玩收藏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渠道。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许多民间资本对古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此同时,精品和诚信也成了藏家对商家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古玩市场转型升级已提上日程。“我们要走精品路线,这也是藏家们的要求,只要东西好,商家的诚信度高,买卖双方都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蔡念群说,苏州的古玩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精品化、系列化道路,打造诚信交易平台,实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苏州 古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