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泠春拍:瞿子冶致敬陈曼生
http://www.socang.com   2020-07-22 17:08   来源:新浪收藏
(右)2016西泠春拍拍品 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种榆仙馆诗钞》二卷。陈氏诗稿向不示人,道光间初刻于扬州,堪称清集妙品,惜书版毁于咸丰太平天国之乱,流传甚稀。此本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以聚珍版重排。

  据有限的记载,瞿子冶平生构思甚捷,然旋即弃捐,并无存稿,所镌版者,仅《月壶题画诗》而已。《种榆仙馆诗钞》、《月壶题画诗》从文本的搜罗到正式成刊,都已是二人身后之事了。因为世乱,一部分文字散佚了,这是十分可惜的。所谓种榆,先在此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所谓月壶,月影滉漾开乾坤。对曼生、子冶诗人身份的重新发现,使得我们对曼生十八式以及文人紫砂系统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艺术样式的创新,更将上升为一种文化范式的确立。

  [ 篆刻陶刻互通,奏刀别有手法 ]

  风晴雨露翠交横,一片篔簹腕底成。

  《种榆仙馆诗钞》集曼生公诗作近三百首,以竹为题的似乎仅此一例。瞿子冶能在翻阅中精准找到此诗,主要是对诗题“题钱顺甫画竹”中“竹”字敏感。此外,瞿子冶极大可能对钱顺甫其人相当熟悉。

  钱善扬(1765-1807),字顺父,又作顺甫,又字慎甫,号几山,又号麂山,浙江秀水人。画善墨竹,得其祖法,与同里文鼎同学,极友善,论书读昼,往还甚密(《丁丑劫余印存》第七卷,即收录钱善扬刻文鼎自用印),著有《几山吟稿》。文鼎,清代篆刻家,精刻竹,与瞿子冶合作制壶。

  同为爱竹之人,文人同好之间的引荐或传闻则是大概率事件。关键是,钱顺甫“得其祖法”之“祖”,乃清近三百年文化史中屈指可数的大学者——钱载。钱载不仅是十八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画家。根据钱载年谱记载,钱顺甫为钱载亲自教授的家孙。钱载一生作竹石图无数,这些信息瞿子冶自当了然于胸。

  钱顺甫为钱载之孙,同为爱竹之人。

  陈曼生、钱善扬、文鼎年纪相仿,较瞿子冶年长十余岁。曼生名列“西泠八家”,篆刻成就自然了得。钱、文、瞿三人亦善篆刻,西泠印社印学丛书《广印人传》中即收录瞿应绍(即瞿子冶)、钱善扬二人简介。据载,子冶制壶,倩邓符生至宜兴监造,精者子冶手自制铭,或绘梅竹镌锓于壶上,时人称为三绝。书家及篆刻家的身份,使得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中,引入金石用刀技法成为可能,循笔迹而运力,便笔趣与刻味兼得。相比刻印,陶刻虽易于进刀,但变化较之困难。瞿壶精刻,刻刀游走,冲切结合,辅以陶刻特有的撇、耕刀法,由静见动,似藏确露,旖侧俯仰可见。

  徐秀棠著《宜兴紫砂传统工艺》中对砂壶刻字的技法图示

  子冶尝“笃长笺大幅堆几案间,应接不暇”,在陶刻创作中,为突破壶的面积所限,瞿氏常常横陈横题。在陶刻书体的选择上,基于日常的书法创作,同时也要考虑陶胚的造型。石瓢上小下大围身筒,整体呈圆台状, 舒展的行书需要就着壶体的坡面进行表达。章法开合、行列揖让,结字大小错落,行云流水。单字倾斜的角度,尤其是长横的处理,使得俯视整壶可感觉到一股向心力。起笔与收笔的装饰性特征,有竹叶画意,如枝叶生动。横划或藏入露出,或露入藏收。竖划起笔或直入或侧入,收笔或悬针或垂露。受到历代碑碣刻法的影响,以双刀三角底表现的线条,瘦硬劲挺。整体书法不似陈曼生般中宫紧束,却一如瞿诗般燿艳深华。这种融合了纵逸自如的金石趣味,还体现在壶型上。子冶石瓢,经典的壶身三角,重心下腹,端庄敦穆。盖作桥钮,成壶身缩影。身筒、壶把、三足、流构成诸多三边形的流转组合。弯角的衔接,圆融精妙,得心应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陈曼生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