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宿迁市区出土编钟的战国时期贵族墓葬考古挖掘工作已经结束。此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共出土9个乳钉纹青铜编钟,长度15—26厘米不等;同时出土的还有2个三足青铜鼎、2个青铜■、10枚陶磬以及6个陶豆等多种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宿迁地区战国乃至先秦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战国编钟揭开神秘面纱
当天下午,市民企盼已久的战国青铜编钟终于被考古人员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从南到北按照大小依次排开的9个编钟真容完全展现出来。南面最大的编钟,高26厘米,钮高5.8厘米,舞部直径13厘米,铣部直径16厘米;最北面编钟最小,高只有15厘米,倾倒在三足青铜鼎上,与三足青铜鼎绣在了一起。
在这些倾倒的编钟侧面,有许多凸起的乳钉纹饰。这些乳钉排列整齐,三个一组,左右共6组,对称排列着18个乳钉。现场考古专家称在编钟贴近泥地的另一侧,也对称排列着18个乳钉,“也就是一个编钟身上有36个乳钉纹饰”。在5.8厘米长的编钟钮孔上,记者还发现不少精美的线性纹饰。可见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铜工匠们已将工艺发挥到极致。
“这组乳钉纹青铜编钟不是为陪葬所用的冥器,而是实用器。”考古专家分析称,这些编钟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或生前比较喜爱的,死后才被用来陪葬。
主墓室被盗已空无一物
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此战国墓葬为土坑墓,呈南北走向,南面是出土编钟的外藏椁,北面是主墓室。尽管外藏椁内出土文物较丰富,除了出土9个青铜编钟外,同时出土了2个三足青铜鼎、2个青铜簠、10枚陶磬以及6个陶豆等多种文物。不过,可惜的是主墓室被盗过,已空无一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墓室比外藏椁下挖了近半米深。工作人员称“在主墓室中未发现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被盗挖,墓主人的尸骸通常会在主墓室中。为什么这个墓葬主墓室空无一物?墓主人的尸骸哪里去了呢?
“我们工作人员在填土层接近主墓室底1米深处发现过人的头盖骨。当时我们怀疑此墓被盗过。现在看来,此墓肯定被盗过。”现场考古专家分析称,在填土层中发现的人的骸骨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尸骸。
南博专家参与编钟保护
“出土的这批文物对研究宿迁地区战国乃至先秦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宿迁市文管办副主任、市博物馆馆长张萍萍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批文物,特别是青铜器,宿迁已经邀请南京博物院青铜器专家参与编钟清理保护工作。
“昨日下午,南京博物院的青铜器专家已经到现场指导在挖掘过程中如何保护编钟和青铜器。”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南博青铜器专家不仅参与先期挖掘过程中的保护工作,后期出土后的清理工作以及馆藏保护工作,他们都会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