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记录着这个古墓的位置和当时买下的 山、田和塘。
墓碑上的字体娟秀,戴氏后裔说,三年前, 墓碑被妥善保护起来了。
一座遭盗的宋代古墓,引出一本久远的戴姓家谱和一位守墓世家的末代传人——
龙游一座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墓遭盗墓贼挖了,盗墓手法相当专业,一个盗洞直接通到墓穴。
记者走访了古墓的后人,发现了一段传奇的盗墓、守墓故事。
千年古墓遭毒手
古墓的地址位于湖镇和社阳交界处楼下村附近,记者看见这里四周环山,呈螃蟹状地势,地形隐蔽,从外面根本看不到这个古墓的位置,只有沿着田埂走进去,才豁然开朗。
山上已经找不到坟墓的痕迹,这穴古墓是当地戴姓的始祖墓,在曾主持戴家修谱的戴贤生的指引下,记者得知了当年墓碑的大致位置。
这古墓,虽然远不如帝王陵和王侯将相冢,但是前后纵深也有10多米,而且占尽风水之利,比一般人家,不知好上多少倍。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有古墓。
在原本是墓碑位置的地方向上数米,赫然现出一个方形大洞,垂直向下,这就是盗洞。记者看见这个洞,大约1.5米见方,往下看,深约三四米,可以看到一块破损的青石板。
这是被盗墓者凿开的墓穴,盗洞选址非常精准,没多挖一寸土,却直接通到了墓穴。在盗洞周围,发现了大量的“年糕砖”,这是墓穴里带出来的,而盗洞周围也有大量的香烟头和矿泉水瓶,是盗墓贼挖洞时留下的。
一块瘫倒在一边的模糊石碑,是现场可以证明这里曾是墓地的唯一证据,只是字迹模糊,只能认得“宋、承、戴公之”等寥寥数字。
根据附近寺平村戴姓家谱记载,该古墓的主人,是宋九承事公戴守仁。戴守仁是当地戴姓的始祖公,考上了进士,后来在温州做官,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说法是戴守仁掌管财政,结果犯了错误,才归田在龙游。每年戴家都有数百人来这里祭奠祖先。
戴家人主要聚居在10多里外的寺平、中戴、下新宅3个村,原本这3个村和古墓同属一县,但随着行政区域划分的变更,现在古墓地处龙游县,而3个戴姓村已经是金华地界了。
守墓人家讲历史
在戴守仁墓前,曾经长期居住着一户守墓人家,至少已经4代人担当守墓工作。最后一代守墓人吴同荣40年前结束了守墓工作,现在就居住在古墓不远处的村落麻车坞。
3年前,戴家人想重修祖坟,当时把3块完整的墓碑搬到了麻车坞,就放在吴同荣家不远处,但由于和毛竹山的承包人关于毛竹赔偿的价格一直谈不拢,修祖坟的计划没有顺利进行。
吴同荣从小跟着父亲在古墓前的民房里生活,根据他的回忆,他们家已经至少有4代生活在那里,主要工作是守墓。
古墓距离他们家大约100米,40多年前,古墓还是非常完整的,在古墓前,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墓边有一棵3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松。后来被砍了做枕木,守墓人吴同荣到现在都觉得可惜。
传世家谱看记载
根据寺平村戴姓家谱的记载,宋代古墓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盗了,乾隆十年就曾被盗过,但是盗墓贼很快就被抓到了,还到戴家“负荆请罪”。关于守墓世家的记载,也出现在同一页家谱上。
在一本古旧的家谱上,记者看见了古墓附近的地形平面图,与现场看见的相差无几。家谱上的文字,都是繁体字,记载着:“乾隆十年间有龙民李子福盗葬坟山西麓”、“严主提解过县负荆请息立佃守山其事”。文中还说,将在祠堂内悬挂牌匾记录这件事情,只不过年代久远,祠堂里的匾都不见了。
文后还记载,到乾隆四十年,戴姓族人又凑钱在古墓前为守山人造了三间房子和一间披屋,另外还用田地、山林和房屋的租金给守山的人。可见戴家对祖坟的重视,守山人一直传到吴同荣这一代,在40年前结束了守墓的工作。
有盗墓者线索请举报
根据戴贤生的回忆,这已经是古墓第4次被盗了。而与此同时,龙游又有2座五代墓被盗。
根据龙游县文物监察大队大队长杜建军的判断,戴家的始祖墓虽然最近才被发现被盗,但是从现场的情况看来,应该是天气热的时候挖的盗洞。而接到宋墓被盗的报案后,半个月内又发现了2起五代古墓被盗,现场发现了改进版的“洛阳铲”探穴的痕迹。如果读者有关于盗墓者的线索,可与龙游文物监察大队联系,联系号码702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