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取得重要考古发现(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12-31 13:43   来源:盛世收藏

  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内,因1999年文物与公安部门合作破获一起涉及国内外的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大案(10·28大案)后得知的。  
  为了解并有效保护这处墓地,200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在东大杖子村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勘探和试掘。此后,因居民打井、挖窖、翻盖房屋及盗墓举报等,曾分别于2001、2002、2003和2005年又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43座。发掘成果显示墓地极为重要,但其确切范围、总体布局情况尚不清楚,对周边与之基本同期的北山、杜梨树两处遗址也不了解,无法对墓地的价值做出准确的认定;加之其屡屡被盗,保护难度较大,2008年竟发生了一起盗墓分子闯入民宅、绑架户主公然盗墓的恶性事件。鉴于上述情况,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东大杖子墓葬及遗址考古工作五年规划。  
  在辽宁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及东大杖子村各级政府的有力配合下,自2011年5月始,根据既定的考古规划,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对墓地及周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勘探,并对周邻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的测绘。从勘探结果看:墓葬区位于东大杖子村中部老河道以西的村落中,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在院落空地及街路中间发现墓葬137座,由于民居、院内硬覆盖地面下均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超过200座;在墓区西北部的北山遗址所见遗迹有窑址、灰坑、灰沟、灶址等,墓区东部500米处的杜梨树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窑场。

  重要发现  
  经勘探与试掘,对东大杖子墓地有了初步的了解:墓葬多为东西向,尚无明确的排列规律可循;从规模上可分大、中、小型三种,其中大型墓长近7-9米,宽6-8米,中型墓长3-5米、宽2-4米,小型墓长2-3米、宽1.2-2米左右。其中大型墓葬主要位于墓葬区的中南部,较为集中,中、小型墓在其周围间杂分布;均为土圹竖穴木椁(棺)墓,分为填土与封石墓两类。封石墓是指在圹口与生土二层台之间封盖大河卵石者,多为中小型墓,但随葬品皆较丰富。填土墓以往发现多为小型墓,随葬品较少,以陶器为主。2011年发掘的M40为填土墓,规格则较大;人骨多已朽不存,从少量几座墓中仅存的齿冠和股骨渣痕间的相对位置判断,诸墓死者一般头东足西,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多置于棺内东部,西部和中部较少。现分类择要介绍如下:  
    1.大型墓:以2011JDM40为代表。  
  墓圹平面呈“凸”字形,其南北壁长9米、东西壁长宽8米左右,东、南、北壁上共发现7个半椭圆形的柱槽。墓道向西,截面呈梯形,与墓圹交接处为斜坡状的台阶。墓壁呈阶梯状,其中二、三层台为生土,向下倾斜至圹底,圹壁及台面上局部抹有掺杂白石子的白灰或抹有细黄泥台面。沿墓底搭建二椁一棺:外椁底、壁及顶皆由宽大木方制成,东西长5米、南北宽2.7米、存高1.45~2.2米,椁与墓圹之间填土,形成熟土四层台;内椁位于外椁中间偏西部位,长3.2米、宽1.6米、高1.3米,四角有立柱。棺位于内椁中部,梯形,南北长2米、宽0.8~1.04米、高0.4米。尸骨保存较差,仅存朽腐的牙齿局部,头向东。
  随葬品多数位于内、外椁东部之间的“头厢”部位,以仿青铜彩绘陶礼器为主,有鼎、豆、壶、盘等计约数十件,规格较大,各种动物造型逼真,彩绘鲜艳;另在外椁底板上普遍放置制作精美的的滑石镂空饰件和陶串珠等。滑石饰件有两种:一种为圆环状,饰有对称的3~4个勾云形纹;一种是长方形,饰有一首双身的夔龙状纹;棺内随葬品有铜带钩、环首刀、玛瑙环、绿松石珠等。
  其埋葬过程极为复杂:棺、椁所用木板上部皆抹膏泥,其上铺席;墓葬填土至与二层台面平齐的高度时,在东侧贴近二层台的中间部位放置了大量的动物头骨,种类有马、牛、羊、猪、狗,总计74个个体。在兽骨堆西部放置了一个木箱,底出有陶饰件及石璜类饰品。
  2.中型墓:以2003JDM4为代表。为封石墓,圹口封石皆为铺砌整齐的大河卵石,长4米、宽3.4米、厚1.3米(自中间凹陷处至木椁处),墓底距地表近3.2米。木椁与圹壁之间为二层和三层台,其中东面二层台上陈放有兽牙。葬具为一棺一椁,头厢在东部,椁长3.08米、宽1.15米,棺长2.5、宽0.95米,方向80度。在椁口处尚存十道梁枋遗迹,应为棺盖板的一部分。棺内人骨已朽不存。在棺内人骨位置的头、腹、体侧及足下分别置有青铜盖豆等容器、玛瑙环、珠串饰、玉璧等饰物和短剑、戈、矛、镞等兵器,头厢内则陈放青铜壶、鼎、洗等礼器和軎、衔等车马器及漆器等。其中的金柄(即指金剑格和剑柄末端的金嵌框部分)青铜短剑是继2000年首次发现(2000JDM14)之后的第二次重要发现,十分珍贵。  
  3.小型墓:以2000JDM13为代表。为封石墓。圹长2.6米、宽1.4米、深0.8米左右。棺长2.1米、宽0.6米、存高0.35~0.4米。圹内东南部填土中发现5个牛头,棺内外随葬青铜戈、矛、削、带钩、镳、衔,陶罐、盖豆及缨络饰等20余件套。小型填土墓随葬品则较少,多为陶器。  
  已发掘的43座墓葬中出土各类随葬器物近千件。其中以带有金质剑格和柄端枕状器嵌框的青铜短剑、双胡戈、提梁双联壶,仿青铜彩绘陶礼器、矮领垂腹式陶罐、碗状盘式粗柄陶豆、侧面带有一斜向壶嘴状流的陶盉和大敞口陶尊等最具特色,诸多器物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首次重大发现。
  墓地年代及意义  
  据诸墓出土的中原式器物及墓葬形态看,绝大部分墓葬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从墓地的规模及分布推测,整个墓地的年代应为战国中期至汉初。墓地延续的时间与文献记载的秦开却胡、燕设五郡时期大体相当,诸墓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当时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东北系青铜短剑是辽宁乃至东北亚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但以往发现过于零散,像东大杖子这样集中出土且含金柄者的大型墓地实为前所未见。这对探讨使用这类短剑人群的起源、流动及不同时期的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二,墓地所在地战国晚期为燕国所设的右北平郡所辖,因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不多,其郡治所在尚属悬案,东大杖子高等级墓葬(11JDM40)的发现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线索;同时,这一发现证明了当时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已纳入燕国的势力范围,为秦汉时期起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战国墓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西泠秋拍开槌首日暖意浓,拍卖市场的意义在于价值挖掘(图) 西泠秋拍开槌首日暖意浓,拍卖市场的意义在于价值挖掘(图) 2011西泠秋拍开槌 2011西泠秋拍开槌 市场回归理性 香港特技大师动画描绘中国味水乡 香港特技大师动画描绘中国味水乡 在十余国热卖(图) 英国皇家邮局公布伦敦奥运会通用纪念邮票(图) 英国皇家邮局公布伦敦奥运会通用纪念邮票(图) “书风书峰”展:书山高处人为峰(图) “书风书峰”展:书山高处人为峰(图) 黄金历史“好运一生”再添新品,“喜银”系列首发 黄金历史“好运一生”再添新品,“喜银”系列首发 观看---2011西泠印社秋拍预展 观看---2011西泠印社秋拍预展 饭店展示东北虎 饭店展示东北虎 竟有标本收藏证(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