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中国》一度再版,网售折扣很大。能不能便宜点?”
“我们这儿,就那个价。”
“这本书纸页泛黄,封面留有刻痕,品相并不算佳。”
“我们这儿卖书,真不讲价。”
……
在孔夫子旧书网的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几乎都是这样“一口价”的店主。即便如此,不少买书的人仍会选购价格翻了三四倍的“一版一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再版书低价待购,读者缘何竞相追逐价格飙升的初版图书?最近正在发生的这一“怪事儿”,令许多图书作者和资深出版人也倍感惊讶。
初版图书风头正“劲”
这两天,历史类图书《求索中国》正以6.7折的低价在卓越亚马逊销售。青年教师吴祥在购书时偶然发现,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该书1999年第1次印刷的版本正以高过原价二三十元的价格出售。根据网上提供的照片依稀可以判断,该书页面已然泛黄,封面则留有刻痕。
2003年1月,三联书店(微博)(微博)发行政治学名著《自然权利与历史》,定价25元;如今,该书在孔夫子网上的价格翻了3倍。“几个月以来,我们已经以这一价格出售了十几本书,没有一本讲过价。”售卖旧书的网店店主刘杰说。而2006年7月的再版书籍,却正以75折后26.2元的优惠价出售。
在孔夫子网上,一版一印的《世说新语笺疏》早已涨到了160多元,而中华书局(微博)在2011年3月最新发行的版本,却正以75折的价格在当当网售卖。另外,由钟叔河编订的《周作人书信》、《知堂书画》、《知堂序跋》等书籍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个人偏好是涨价诱因
昨天,吴祥以80元的高价从孔夫子网购得《求索中国》。十多年前,还在念大学的他,曾从历史老师手头借阅过该书。它回顾了1956年至1966年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经过千甄万别,其内容和写法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一段时期里,它成为很多小圈子人群聊天的内容。
“从目录上看,新版和原版大体框架并无多大差别,但我总担心内容上会有一些变化。”吴祥介绍说,高价选购“一版一印”的老书,主要出于个人偏好,“泛黄的书页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捧着它,我不仅读起来更有感觉,而且还能够回想起初读这本书时的心境。”
据刘杰介绍,像吴祥这样有着浓厚旧书情结的人,其实并不少见。“只要书籍损坏较少,没有乱涂乱画,即便新版书籍低价可得,我手头的旧书仍然不愁没人来买。”
版本价值是涨价根本
天下书图图书公司总编辑张万文对初版图书也情有独钟。不过,他更为看重的是书籍的版本价值。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钟叔河率先编辑了周作人作品。它们均为简体本,且使用铅字排版印刷,触手顿生凹凸感;封面按民国版本的原来封面影印衬底;书名为周作人手迹,简洁干净,散发着朴拙气质。几十年后,钟叔河成为出版界大家,他早年编订的书籍,价值自然也增加了。
“随着时间的消逝,书籍的使用价值正日渐退化,但其收藏价值会越来越大。”孔夫子网业务总监赵爱军举例说,新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可能价格并不太高,但1944年出版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却极其珍贵。“它以锅底灰当油墨印制而成,浓缩着那个时代的特点,不仅极具研究意义,而且富于展览价值。”
大众购书内容最重要
追逐老书的读者一度认为,“一版一印”的书籍,其印刷、纸张和装帧都要优于再版著作。不过,三联书店出版部主任卢岳却并不这么看,“尽管这类情形偶有发生,但却远非出版界的定势。”图书再版前,他们会搜集读者对前版书籍的反馈信息,并纳入合理的建议进行修改。另外,由于纸张价格常有下降,他们再版时也多会选用更好的纸张来印刷。《自然权利与历史》便是如此。
赵爱军也认为,不能泛泛去谈论初版再版孰优孰劣。“一般而言,初版书籍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丰富,而再版图书多会更新内容,进行有价值的增删修改。如何选择,关键还是得看你追求什么。小众收藏,可以讲究版本;大众阅读,则应更加重视内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