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1895-1963)摹殷墟甲骨文字册(两册)
上海明轩19秋拍
董作宾参与发掘之甲骨数以万计,而殷墟出土之“武丁逐豕”为其最欣赏之甲骨古物,为民国二十年春于小屯发掘出土,且牛胛骨骨臼、骨面、骨背三处皆刻有文字,为商王武丁盛世之物。
而且,董作宾将之归为早期骨版上卜辞代表,并撰专文刊载于台湾《大陆杂志》第八卷第六期,后来《骨臼刻辞再考稿本》一文中,亦有提及。
董作宾(1895-1963)摹殷墟出土“武丁逐豕”骨版拓片
上海明轩19秋拍
27×17.5 cm
出版:
1.《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殷虚文字甲编》,拓本号3339、3340、3341。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初版。总编辑李济,编辑梁思永、董作宾,著作者董作宾。
2.《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殷虚文字甲编考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国五十年出版,总编辑李济,编辑董作宾等,著作人屈万里。
着录:
1.《殷墟出土一块“武丁逐豕”骨版的研究》,董作宾撰,台湾《大陆杂志》第八卷第六期(中华民国四十三年三月卅一日出版)。该期封面即为朱砂拓“武丁逐豕”骨版。
2.《骨臼刻辞再考稿本》,董作宾撰,发表于1954年《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一期》。
「4」结语
甲骨文为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存,意义重大,关于其学术研究,罗振玉曾言“ 学术传布之责,天下有力者,当共肩之” ,其于《殷墟书契考释》序中亦期冀“ 订伪补阀 , 侯诸后贤 ”。
诚然如是,甲骨文学,罗王“以古史新证”,董作宾“创五期断代”,郭沫若则是辞例考释典范,成果最丰。之后,唐兰、容庚、柯昌济、商承祚等人,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发展,可谓文脉不断。
如今时隔百年,“甲骨四堂”其相关书法,能齐聚一堂,可谓幸事。
此外,上海明轩秋拍“一间屋”所特别推出之“大道——民国大先生”书法专题中,另有“民国政要”、“国学大师”、“新儒学”、“百年五四”等重要轴线,将静候诸位方家莅临,一窥前贤精神气象及笔墨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