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汪辟疆 题延光四年砖拓片
上海明轩19秋拍
水墨纸本 立轴
尺寸:106×30cm
常任侠题签条:重庆江北培善桥出土汉延光四年砖,手拓孤本。郭沫若、汪辟疆题诗。一九四一年常任侠,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志。
款识:
1.延光二千载,瞬息视电鞭。人事两寂寞,空余圹与砖。重堂叹深邃,结构何联娟。上规疑碧落,下矩体黄泉。但求坚且美,无复计华年。富贵江上波,巧奇琴外弦。一旦遘知音,仿佛启冬眠。影来入我斋,壁上生云烟。此砖藏吾斋,任侠来搨此纸,嘱为之题。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
2.嗜古郭与卫,得君同竞鞭。言寻董家碛,果得汉时砖。砖文出奇古,文采尤丽娟。何物可方之,古木森寒泉。入眼延光字,失喜二千年。考证见淹洽,疏越闻朱弦。一读一叹息,损我清夜眠。谁谓金石寿,过眼如云烟。庚辰(1940年)郭沫若、卫聚贤于江州董家碛雨田山发掘东汉延光墓砖,常任侠参与其役。有文记其事,且考证翔实,不愧学人之文也。今任侠出拓本属题,因用沫若韵再成此诗。方湖汪辟疆。
钤印:[汪辟疆] [方湖长] [汪]
注:
1. 常任侠(1904.1—1996.10)别名季青,安徽人。擅长东方美术史。1922年入南京美专,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35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大学院,研究日本美术史。曾任中英庚款基金艺术考古研究员,国立艺专教授、印度国际大学教授,研究印度美术。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 本拍品出自2015春嘉德“一角小楼画语温—常任侠藏珍”专场。
1940年,郭沫若、卫聚贤、常任侠、金静庵、胡小石、马衡等共同主持了重庆江北汉墓群的考古发掘,其时虽是战乱频频,金石考据之风,仍盛。
据悉,是年4月7日,郭沫若与卫聚贤等于重庆生生花园寻找汉砖,却无所获,遂渡江过去,于江北培善桥一带,无意中发现了许多汉砖及一对已开石棺。经多次清理挖掘,4月21日 , 发现“ 延光四年”汉砖墓。后来,郭沫若将部分汉砖收集,亲自手拓 , 并题诗纪事 , 分赠常任侠、卫聚贤等人收藏。
此拓片中,郭沫若题五言旧体诗,提及“但求坚且美,无复计华年”,汉砖奇古,金石寿兮,可见郭老虽生逢乱世,却仍是“求坚且美”,威武不屈之志,并以此与友共勉。
另有汪辟疆题跋,详述发掘东汉延光墓砖其事,并和郭沫若题诗。
汪辟疆,名国垣,字笠云,后改字辟疆,别号展庵,因故乡近方湖,晚年自号方湖,江西彭泽黄岭乡老屋湾汪村人,近代目录学家、藏书家。1908年入北京京师大学堂,1912年毕业,1918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授,与胡小石、陈中凡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其间曾任监察院委员、国史馆纂修。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述评》,均为近代诗学的重要著作。又《唐人小说》为收唐人小说之重要之作,贵在校订和考释。其诗作辑有《方湖类稿》,其他论著还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略》等。
汪跋中,云及“有文记其事,且考证翔实,不愧学人之文也。”,亦可知常任侠于郭沫若麾下工作,考证详实严谨,有“学人之风”。
此拓片为彼时此段往事见证,有绪可查,郭沫若书法又兼具宋代尚意书风,为世所重,殊为难得。
「3」彦堂:区其时代
相较于“甲骨四堂”中其他三位,董作宾为田野考古鼻祖,其促成了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之科学发掘,之后又多次参与,所创之甲骨断代学,为甲骨学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