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曾言“卜辞研究,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盛一时。”,此说为学界所广泛认同。
其中,“雪堂”即罗振玉,“观堂”为王国维,“彦堂”、“鼎堂”则分别是董作宾、郭沫若,四人被誉为“甲骨四堂”,对于甲骨文学发展,可谓先驱,其功甚巨。
甲骨文为殷商流传书迹,又称“甲骨卜辞”或“契文”,与孔子壁中书、汲冢书、敦煌遗书等,同列自汉以来中国学术史最大发现。
作为其时新兴学问,甲骨学研究殊为不易,盖因年代久远,缺乏古物佐证,且文字又艰涩难辨,考释学者须熟知历法、礼仪制度、训诂学、音律学、占卜学、青铜器铭文乃至于书法结体等,才可初窥门径。
因此,“甲骨四堂”能于此学科研究有匪浅所获,足见四人学术造诣至深。
「1」“罗王之学”——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
自1898年,罗振玉与王国维结识,因共好文字之学,彼此间时有学术探讨考订,遂成莫逆,更结为儿女亲家。
其中罗振玉断知甲骨文出自何处,为甲骨学奠基者,而王国维则多方考释,并以“二重证据法”,开甲骨研究新风。此外,二人共同确证了甲骨文中合书之现象,其研究称“罗王之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