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时代如何拯救书法
http://www.socang.com 2011-09-01 13:14 来源:腾讯网
除了收快递、刷卡消费时需要签字,你有多久没手写过汉字了?走进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商铺招牌有多少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字体?即便是过春节时必贴的春联,也多半是整齐划一的印刷字样。它们的背后是冷冰冰的电脑和印刷机,没有中国书法的万千风姿,更没有手写体鲜活温馨的灵气。
日前,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引燃了人们对中国书法的热议。只是,键盘时代,书法课能拯救古老的汉字书法吗?
信息化时代的汉字书写危机
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很少得到大面积的褒扬,这次却是例外,因为书法能力退化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正在遭遇的现实困境。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但他可能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后人会因为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而感动得要哭。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然让我们逐步迈入了无需笔墨纸砚的时代,除了收快递、刷信用卡、签合同等需要签名的时候需要写几个汉字,我们完全可以脱离笔杆子完成日常的文书工作。在每个办公楼、学校、街头巷尾,找到一个打印机如同找个餐馆那样寻常。正如教育部这则通知所指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电脑、手机等新型工具的普及,无疑颠覆了很多人的交流方式与学习方式,对汉字书写的冲击尤为明显。“提笔忘字”的越来越多,字写得像“毛毛虫”的越来越多,别说写得如“纸上的音乐与舞蹈”了,往往连写正确都成了一种奢望。“字如其人”的论断也似乎在群体性的怠慢中失灵了。
汉字富有生命暗示,但已经“濒危”
汉字又不仅仅是种交流工具,早在青铜时代,它就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李泽厚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部的通知既是在书法“濒危”的焦虑中对漠视母语文化行为的反拨,更是在“地球越来越小”的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中,坚守自主地位的积极努力。
对汉字书法的漠视才是根本原因
信息技术带来的键盘输入、电子文档和打印机等大大减少了人们对手写汉字的需求,把汉字书法的“小众化”归根于技术发展是很显而易见的,然而技术毕竟是中立的工具,手写汉字不应仅是一项技能,更应成为大众普遍认同的一种美的享受。把矛头指向信息技术犹如隔靴搔痒,真正的肇因还在于我们自身。
反观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韩两国,被我国大多数人漠视着的书法教育,在日本和韩国等地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有统计数据显示,每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热衷于书法。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书法课,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毕业,6年时间已小有所成。同样的,在总人数约4800万的韩国,研习书法者逾10万人。韩国书艺家协会在全国影响较大,既注重书法的传统基础,同时又强调现代性阐发,因此书法广受青年人欢迎。有报道说,“韩国人甚至在枫冷江寒、雪花旋舞的季节张设150米长的白绫,在浩大的天地间挥洒狂草”。书法,几乎成为了这个民族的盛世狂欢。在异邦对汉字书法的热情面前,我们有必要应当反思自己对书法的疏离冷漠。假如我们没有漠视书法,它真的会随时代而被“削弱”吗?
书法无用论:字写得丑不影响生活?
据媒体报道,也有不少人对教育部的要求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家已经习惯了用键盘敲字,字写得丑并不影响生活,课程如此紧张,还要规定每个孩子去学习书法,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增添负担。“字写得丑并不影响生活”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它赤裸裸地道出了一个现实:中国社会的功利化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忽视作为母语文化根基的书法。君不见暑期的兴趣辅导班里,英语、钢琴、芭蕾、电脑等兴趣班报名火爆,而参加书法课恐怕会被视为异类。因为前面那些课程证书的“含金量”大,更容易给学生升学加分,而书法写得再好,也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谁还愿意从事这个“屠龙技”呢?
一言以蔽之,书法濒危是社会功利滔滔、漠视母语文化的冰山一角,信息技术只是一个看似合理的“替罪羊”而已。
慢下来,才能在快节奏时代写好汉字
书法作为汉字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与她的读音一样充满艺术的魅力与美感。规范写字,本应是中国人的起码标识。如今的中国,不要说书法,连用笔写字都是太奢侈的事。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人快字当头,做事务求速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了国人的准则,也即意味着,为了速度,可以不公平。然而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对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产生了质疑。而书法教育在此刻被提出,则是恰到好处。因为我们太需要体会那种“用软笔,慢悠悠写字”的感觉了。慢代表着精神力量的觉醒和强大,它和快节奏发展一样重要,并且可以两者兼得。台湾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经济高速发展的台湾地区至今仍然沿用着繁体字,还举办了六届汉字节活动。汉字文化节上执毛笔的一瞬,正代表着快节奏生活中所需要的另一种传统心态。让飞奔的中国慢下来,不妨从悬腕执笔开始。
书法,应从重视开始,应从娃娃抓起
反对书法课的声音中,有人认为师资力量短缺、学生课业负担重等问题将使书法课很难落实,沦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架子。此种担忧非常符合中国国情,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现行中小学教育体制下,书法课的时间恐怕早晚要被语、数、英等“主课”霸占。但这更加说明,漠视母语文化才是书法危机的始作俑者。拯救书法,应从重视开始。重视书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描红”,也不仅仅“为美而术”,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在拼命留住中华民族的“根”。汉字这一中华民族之“魂”说不定哪一天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弄“丢”了,因为这种“丢魂”过程是个“渐进式”的。所以,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起码要让自己的文字“叶茂根深”起来。
重视书法,则首先应从娃娃抓起,练字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慢下来,感受到柳公权的挺拔,欧阳询的刚劲有力,王羲之的俊秀。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书法不仅能增强他们在键盘时代对方块字间架结构的记忆,更是在守候和延续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