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泠秋拍 雕镂神工——清乾隆·周芷岩制竹雕秋江渔隐图笔筒及明·沉香雕灵芝螭龙纹如意
http://www.socang.com   2018-12-09 15:46   来源:西泠拍卖
2018西泠秋拍

清乾隆·周芷岩制竹雕秋江渔隐图笔筒

铭文:秋江渔隐,丁卯长夏,芷岩制。

高:14.5cm 口径:9cm

 

  竹、木、牙、角与金、石、玉乃至果壳诸器,同为雕镂巧技,多为文具或案头清供,是明清文人日常最相亲近的赏玩之物,也是文人与工艺品结缘的亲密载体,尤其是竹、木、石之类,文人也会加入其中创作,使这些玩好之物增添了文人气韵与灵动之感。清初嘉定竹人周芷岩,便是其中之一,他既是竹刻大师,又是杰出画家,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刻笔筒和画作作品多件。

 

  嘉定派竹刻艺术以朱氏祖孙三代为代表,讲究的是“深刻”与“透雕”,周芷岩在其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他采用的阴刻法,功力很深,所刻纹饰、轮廓、皴擦大多是以刀剜出。无论竹叶、竹节,还是雕刻中的宽窄深浅、长短斜正、勾勒烘染等都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刀法变化多端,极富笔情墨趣。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后来仿刻者极少。《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笔筒采用浅刻技法饰通景平远山水:蒲柳随秋风乍起,江天连阔渐远,汀岸山石长皴,芦苇萧瑟。江中扁舟一叶,高士寒江独钓,童子烹茗服侍。隐于一方天地的贤者,所垂钓的山水闲情在周芷岩的落刀之处流溢,幻化神奇。

 

  笔筒冠绝在于水,秋江水落波痕浅,水波若有似无,江痕无界,秋色连波。浅口挥刀一蹴而就,着力看似轻易,细查则万千无同,方有纯熟功力才可得就。山石皴法与拂柳笔意皆习南宗画法,岩壁皴擦深峻,线条阔釜,似着浓墨,而柳叶写意浮动,清隽洒脱,与其风竹相伯仲。

 

  芷岩幼习王蒙密体一派,山水得王石谷指授,尽得南宗衣钵,寸刀之间尽胸中笔墨。画面之上于留白处题刻:“秋江渔隐”四字,点出画面主旨。落款:“丁卯长夏芷岩制”。丁卯年即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是年六十有余。

 

参阅:周颢 《风雨归舟图》 嘉定博物馆藏

 

  据传周芷岩三十岁开始研习刻竹,现其作品所藏最早为雍正八年所刻《溪山渔隐图》笔筒,早期多以山水题材,至乾隆二十年后方才多以风竹题材,以此印证本品应为周芷岩早期风格之作。嘉定博物馆藏周颢乾隆七年画《风雨归舟图》在构图与意境上与秋江渔隐笔筒有承接,叙述出放浪形骸的隐逸情趣为周芷岩一生所求的志不在将相王侯而尚闲云野游,气节流露于笔意之上,正是他以竹为友的文人风骨。

 

1] [2] [3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清乾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