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上的“悬案”这些画为什么没画完?
http://www.socang.com   2018-10-22 15:40   来源:新浪收藏
威廉·布莱克为《天真与经验之歌》创作的插图

  除了象征主义,笔者以为,游吟画派也是“废墟美学”的先声。

  废墟美学是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而建立的观念,鼎盛于19世纪中后期波德莱尔及本雅明的努力,他们基于对城市废墟的惊颤发现而着力推崇废墟之美。

  在美术中的表现,是画家们尤喜画古罗马遗址,画面充溢着宏伟又颓废的情调。正如雪莱的那首诗:“遥远的塔尖,它越来越萎缩,在它四周,星空正凝聚着夜色。死者正安眠在他们的石墓里……呵,美化了的死亡,平静、庄严,有如这静谧的夜,毫不可怖。”(《夏日黄昏的墓园》)

 

    

  与推崇英雄主义与历史变革的题材相比,一砖一瓦的建筑更易让人有所共鸣。  

    

  好了,那么再回到我们行文开头所言的“悬案”——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悬念,就像一场悬疑话剧。是的,就是“未完成”这个词,在美术史上也是一个专有名词。国内大众理解起来可能有隔阂,因为需要从西语的语词及哲学、宗教、自然神学等命题去切入。

  “未完成”是一个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如同“此在与存在”般的命题。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一书中,提及艺术家与艺术品时,用faciebat的句式取代了fecit。faciebat在拉丁语中是“创作”的不完美时态,而fecit是一个完美完成时态,也就是说,由faciebat导向的艺术品状态是一个永远的进行时,是一种永恒的“未完成”。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史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