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展出的元代青花大食盘展示了元代饮食习惯。
湖南博物院志愿讲解员 王浩宇
【青春之我】
在我看来,欣赏文物不止于参观,通过文物,我们能和先人对话。而讲解员,正是将文物和参观者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如一枚秦简、一枚印章,就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身份,甚至了解他们的故事。
我希望参观者们不仅欣赏到文物,还能领略到那些被古时明月所照耀过的生命和时光。
我2018年开始在湖南博物院从事志愿讲解工作,凭着对历史与文物的热爱,40多页的稿子,我一周就可以背完。第一次讲解时,规定要求讲90分钟,我一口气讲了180分钟。这几年来,我从没有过被人“问倒”的情况,那是因为,在准备参观者的文化大餐时,我有一套“独家配方”。
在我负责的马王堆展厅,参观者们会对精美的玉器与青铜器感兴趣,而角落里展示的汉代餐饮制度展览,鲜有人驻足。展出的是一些筷子、盘子等日用品,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很多参观者想不到。
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故事,这些细小的历史碎片,因为其自身的材质与展览的位置被参观者所忽略,多么可惜!
到底如何才能表现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参观者对它们感兴趣呢?
今年,多地烧烤在网络上火爆“出圈”,我从中得到灵感——我可以“蹭热度”啊!在之后的讲解中,每次路过这个区域,我会先介绍其中的一些竹棍,让参观的人们猜测它们的用途。有的游客说是筷子,有的说是用来垫盘子的,正当大家猜不出来时,我会揭晓答案——这是汉代的人“撸串”用的签子。
“呦呵,古代还会有人撸串呢?”在将参观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后,我将汉代的分餐制度娓娓道来,还将汉代的烧烤种类与现代的种类进行对比,参观者对此很感兴趣。这部分的展览,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
在讲解古代锦的制作过程中,我告诉参观者,锦由经线与纬线织成,将竖着的经线分层的器具叫做“综”。在古代纺织过程中,正是随着“综”的滑动,锦才能产生。由于“综”的作用,产生了一个成语——“错综复杂”。而纺织的最后一步,将布匹以“综”为轴进行卷曲,这个过程又产生了一个词——“综合”。通过我对两个词的讲解,让深沉的文物在观众眼中亲切活泼起来,这是我那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
从我第一次讲解到现在,一晃五年已过。古往今来,逝者如斯,文物和背后那些被古时明月照耀过的时光,应该被铭记,总要有人怀着敬畏之心,把故事传承下去,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