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三:古今金石在眼底
http://www.socang.com   2022-08-04 16:44   来源:美术报


诸乐三 鸲鹆清歌 1959年


  约六十年之前,潘天寿先生担任中国美院院长。其时中国画花鸟专业有潘天寿先生、吴茀之先生、诸乐三先生、陆抑非先生教学,可谓名师聚集,高峰叠起,朝华齐汇,夕秀纷来。几位老先生仁心问学,常相聚谈学术,共商艺事优长,形成絪缊和顺、砥砺唱和的风习,铸炼了当时中国传统画学研究与教学的高峰现象。我读大学时,诸乐三先生仍健在,鹤发白须,仪颜庄重,直让我们景仰那个学术昌明的年代。只是那时我对这艺海深远,尚未全然洞察。

  诸乐三先生出身世家,兄弟数人,皆喜画艺。他早年习医,后弃医习画,入一代大师吴昌硕先生门下。诸先生擅写意花鸟,兼工山水,得缶师神髓。笔头深厚遒劲,墨色飘洒清新。重诗意,善写生,在继承缶庐画派的基础上,技法题材俱有突破与拓新,蔚然卓立于钱塘,为世人所重。诸先生可称一代印学大师,他的篆刻以甲骨文字入印,从秦汉古玺化出,分朱理白,三法卓绝。字里行间,簇团盘结,纵横有象,虚实相生,茫茫苍苍。先生书法,师出缶庐老人,又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对石鼓文钻研尤深。提按沉厚,使转凝炼。诗作则得唐人风致,心裁别出,不落前人窠臼。

  诸乐三先生的画自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深沉之气。《文赋》谈意上笔头时,言曰: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沈,深也!深沉的言辞一如泉涌,游鱼衔钩而出,出于重渊之深。这正是关于深的生动写照。深而不滞,心手相得,意与言合,莘莘然谋之于心,生与深谐来。这正是花鸟画大写意的气象。“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中国的花鸟绘画,以凡常的节令,会应时相生的花树草虫,用它们纯然的生姿动貌,带出中国笔锋下的抑扬顿挫,挥洒涂抹,让人心与万物在此相会。诸先生的花鸟,红梅报春、紫藤双燕、稻花飘香、荷塘争艳、苍松劲柏、风竹幽兰,虽是常态的风时节侯,经由他手,笔上的遒劲便带出一股豪气。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脱手即成一种深意,一种溢于笔端的生机活力。

  如是深沉气象,化成画面的一种浑厚之感。诸先生的画于缶老得其神似,最似正在此浑厚用笔。几乎从一开始,他就能将篆隶运笔的方法,应用到作画之上。虽青春豪气,其用笔却内蕴浑厚,别具风致。六十载风风雨雨的淘洗,诸先生笔愈健,意愈浓。他笔下的花树竹藤,常化作篆、隶、狂草的合一笔法,写出蜿蜒盘郁的姿态。这种书法的内在骨力,草篆中带出行风,挥洒中常留漏痕,总显苍苍茫茫、浩浩荡荡的气象。中国绘画强调书法入画,吴昌硕先生是近代的高峰,诸先生得其神,便是在此根源处接续精髓,登临高境。

  诸先生最喜欢的缶老诗句是他的荷花题句: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为什么秋冥冥,因为那里边有一份苍茫之气。一如中国的汉碑古篆,古茂苍郁。中国人这种浑朴疏宕的古风,最是隐在这逢节常新的鲜花百草之中。可见这种鲜花百草真正的生命在于这精神古风的承载。诸先生有一方印,刻着“美不老”。美是不会老去的,美正蕴在浑茂的古风之中。这方面,中国书学、印学的修辞给了他太多的滋养。他的一生都在这浑朴遒劲的古风使转之中,淘洗自己的笔墨,铸炼胸中的浩然之气。

  1959年春,诸先生刻一方朱文“敢为”,边款:“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绘事于我何独不然。”敢想敢为原为缶老的名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于在不敢处寻觅突破是真勇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诸先生激情云集,发于笔端,画尽百花群鸟,创写人问春色。他的笔墨转而洒脱。设色渐入古艳,情趣盎然,风致疏雅,表达出对于新时代的兴答应会。

  诸先生那一代人,青年时,正好站在五四前后新学旧学交替的端口。他学医是科班,学艺却是耳濡目染,手摹心怡。但写诗却是始于少年的功夫。十一岁时应先生“旭日”的诗题,随口念唱:“独向窗前望,东方满天红。”这是诗,也是少年的生姿活力。诸乐三先生的一生都是在这种诗性的淘养和浸润之中。1919年,他十八岁自题小影云:“如此形骸眼孰青,风尘落拓负儒名。聪明每为无恒误,事业终输有志成。颇乐短衣从战伐,何曾长揖到公卿。年华二九匆匆过,莫把先鞭让祖生。”如此青春反省,如是击缶追问,吟此令人肃然。诸先生那代人的写生,更多的是诗写。将眼见与感受记之于诗。默然坐对,澄怀味象,然后诗以质之。画意尽在诗思之中,出手即有诗意。我手边有一张诸先生送给东阳施晓湘先生的早年作品,是画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洞口移来》,一簇杜鹃山花,如若团山,生生在目前,那般鲜活,自有洞天气象,不胜诗意荏苒。

  对诸乐三先生那代人,我们了解并不多。所幸《诸乐三年谱》采录精细,记叙详密,读来如睹诸先生的风雨人生,更因其中与大时代的交集应和,而让我们时常掩卷唏嘘。诸先生的笔墨沧桑,尽呈眼前。一代大师的丹青生涯,令人感怀无尽。1982年12月,西泠印社出版《个簃印集》,诸先生题诗:“交深侔金石,至道存瓦甓。印学溯渊源,游鱼活鱍鱍。”诸先生在金石之中,洞明大道,又心思灿然。杨藐翁先生在《吴昌硕印谱序》中写道:“当能持石凝眸时,举凡古今金石之有文字者,都在眼底。”这原是写缶老,也未尝不是诸乐三先生的古风写照。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诸乐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