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有乐三 璀璨百花园
http://www.socang.com   2022-08-04 16:34   来源:美术报

  20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亘古未有之变化,对传统中国画而言,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来西方写实主义对写意中国画之冲击;二是政治社会学对传统中国画之改造。诸乐三先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从民国初年他就跟随兄长诸闻韵接触书画,因与吴昌硕有姻亲关系,又一起拜师缶庐受其亲炙,故兄弟俩深得传统书画熏陶。1922年诸闻韵与潘天寿在上海美专共创我国第一个国画系(科)时,诸乐三即是首批国画、篆刻教师。日后潘天寿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国画系,又先后聘诸氏兄弟和吴茀之等上海美专老友任教。诸乐三与潘天寿、吴茀之在国画杏坛共事近六十年,浙美国画有“三老”之说,指的就是他们三位元老。

  三老友情深厚,他们的绘画皆受吴昌硕影响,因性情有别,风格各异。在潘天寿为代表的团队里,他们艺术思想、教育思想却异常一致,重传统功力,主张在传承中拓展。如果说,潘天寿“造险破险”沉雄博大,更具现代意识;吴茀之丰润刚健婀娜多姿,堪称诗书画“三绝”;而诸乐三则“深耕”昌硕文化,得诗书画印“四全”。

  诸乐三对传统偏重深耕,不但与其性情相关,与其特殊的经历也有关。当初吴昌硕夸奖潘天寿的同时赠诗提醒:“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此事诸乐三在场,印象特深,到老不忘,不但引以为戒,并以此叮嘱儿子诸涵循序渐进,打实传统基础,不可操之过急,他自己的艺术自然更是用力于深耕,全面继承昌硕一路的文人画特色,被公认为吴昌硕的嫡传。

  专家学者的论文对于“深耕”优秀传统艺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在艺术教育中,打实基础何其重要,即是不言而喻的学艺门径。艺术名家几乎均是在“用最大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力气打出来”取得成功的,首先是要能学像。没有深耕,谈何跳出来。可是在全球高倡创新意识的今朝,架上艺术趋向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对传统的忽视已成不争之事实。重温诸乐三的艺术道路,可以促使人们冷静思考,不无积极意义。

  诸乐三的创新更多的在于扩展写生题材,许多蔬果、农作物吴昌硕不曾画过,诸如玉米、棉花、稻谷等,笔墨在此有了新的展示,这些新题材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即使是梅兰竹菊等固有题材从用笔到章法构图,诸乐三也表现得更加蕴藉浑厚,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可谓画如其人。

  吴茀之称诸乐三画画落笔“没有一笔是败笔”。学生们说“潘先生画画不喜欢有人在旁边,怕分散注意力;吴先生画画看的人越多越起劲;诸先生画画人多人少一个样,管自己画不受外界干扰。”各有所长,条条道路通罗马。

  “诗书画印”融通从宋元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至近现代吴昌硕文人画臻于高点,因其难度高,便有人另辟蹊径。当然在多元的格局下,璀璨的百花园里,文人画(士人画)这种特有精神含量的艺术品种,毋容置疑依然是最高级别之瑰宝。有人告诉我,中国美术学院在潘天寿执掌时期,国画系以外的学生也曾学一些文人画技法,日后在海外竟有不少人以此成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绘画的魅力。当然,如果一味要求诗书画印高修养,也多了束缚,艺术需要百花齐放,发展应该取开放态度。中国美术学院在提倡传统的同时,更注意创造力的发挥,所以中国画系出了各种风格的艺术领军人物。同时证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先生群体的教育是成功的。

  诸乐三作为潘天寿艺术教育团队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分科教学和首创书法篆刻专业,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开创篆刻学高等教育,他是开风气的人物,在中国美术学院他的篆刻教学是首屈一指的。虽然诸乐三先生理论著作不多,但他的篆刻修养,特别是篆刻教学实践属众望所归,居于首位。如今他的弟子们在中国金石篆刻研究方面雄踞高位毫不奇怪。

  就诸乐三先生个人而言,他兼通中医,不但是上海最早的中医学校优秀科班生,曾正式开业坐堂问诊,而且终身业余治病救人。论者以医艺相通的辩证观点研究他的书画,颇有新的成果发现。让人意识到,不但画法思维与医学相通,“医者仁心”与“艺者仁心”,精神上也是一致的,正可用来反思当今的艺坛。《孟子·离娄上》云,“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古训仁者爱人,其意义深远无人不晓。试想诸乐三之仁心,若能渐渐扩大至艺术界之“仁心”,全社会之“仁心”,那该是何等气象!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诸乐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