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赵瀛洲,知名油画家,196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大学油画指导老师是中国老一辈油画家冯法祀、张重庆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煤矿创作中心主任、文化部归国华侨联合会徐悲鸿画院油画创作部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从1996年至今,作品多次在中国嘉德拍卖、太平洋拍卖、北京荣宝拍卖、北京华辰拍卖等拍卖公司上拍,广受藏界好评、收藏。
中国煤矿文工团举办退休艺术家、著名油画家赵瀛洲先生作品收藏仪式。赵瀛洲先生所创作的两幅作品《天河雪影》《天路》极具收藏价值,被文工团收藏。刘中军书记代表全团干部职工向赵瀛洲先生表示感谢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专访赵瀛洲│学术引领市场,他的油画有一种独立的笔墨精神
文│张永敏 李东升
在中国,不管是哪种画,用什么方法表达,都离不开中国的千年笔墨传承,否则无论你多么出名,都不能算是中国画家。这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要求,也是中国绘画的标准。笔墨不行,再怎么画,也没有中国的味道。
如若中国的油画,并不是谁能改变了谁,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中国的笔墨,融合了西方的方法。纵观中国油画发展,不管其外在形式如何发展,其内质必然是中国的。
《天路》《与时间赛跑》参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北京冬奥会书画艺术展,在当下是不可多得的油画作品。
中国绘画来自于自然与生活,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画家与中国绘画紧紧地绑在一起。人画一体,每个画家的风格,不可复制。面对赵瀛洲,我们觉得,他的画,被我们严重低估。
这次专访,期许颇久。赵瀛洲说,中国油画,一经出现,就在艰辛曲折中跋涉。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油画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与中国绘画而言,文化不同,书画工具不同,方法不同,审美不同。中国人怎么画中国油画,一直是争议焦点。
飞透纸窗斜取势,吹回溪面舞因风。尽精微、致辞广阔。中国油画大家中,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徐悲鸿的。当代中国普遍认为徐悲鸿是第一代油画大家,他的大弟子冯法祀,是第二代油画大家,而我们这次走访的,是冯法祀的学生赵瀛洲。
早在90年代,在中国画坛的很多场合,赵瀛洲的油画与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陈逸飞的作品并列出现。这样一位老画家,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作品老道,厚实,意深味浓,瓜熟蒂落。现在国力强盛,中国文化,中国味道世界注目,我们讲文化自信、传统回归,我们采访赵瀛洲,更具时代意义、典型意义。
中国油画本土化,最大程度融入了中国人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心理,内质是中国式的。
走进画室,我们的眼睛立马不够用了。早先从各种渠道欣赏过赵瀛洲的油画图片,感觉画面的艺术冲击力已到极致,但站在真实的油画作品前,才知那是不可比的。真画的艺术震撼,直抵内心。
赵瀛洲成名于一幅名为“北京门楼”的油画。那一年,是1988年。中央电视台,以专题形式向全国观众隆重推出。驻足画前,有一种历史的沉寂的文化厚重感。拿放大镜看,你会惊叹于画家的笔墨笔触,相机照不来,西方画家画不来。
那是淡忘了的流年,那是千年历史的回响。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那种滋味,那种味道,那种文化的沉淀,只有中国画家能画出来,也只有中国人能深切体味。赵瀛洲认为,中国的绘画,一定是中国的元素为主导,其他来自西方的形式方法只能是辅助。
那份深情,赵瀛洲终身难忘。他觉得,他的根在农村,根在自然。离开了这个根,他是画不好画的。在他心里,为什么画,比画什么更重要。由于历史的某些原因,别人上大学4年,赵瀛洲上了整整7年。也所幸是这七年,遇上了他的恩师冯法祀,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
赵瀛洲说,跟恩师冯法祀学画,学到的不只是高超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爱国精神、处事态度和治学精神,影响到他的一生。他说,从东北边陲到大漠边塞,在他远足写生的艰苦岁月中,眼前浮现的都是老师的影子。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蓝天、白云、草原。羚羊、牦牛、骏马。赵瀛洲数次远赴西藏,因景忘情,手持相机激烈奔跑。众所周知的高原反应,差点要了他的命,也因此有了雪域风情系列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