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黄沛沛笔下的藏族风情人物画
http://www.socang.com   2022-06-10 17:04   来源:网络

 

艺术简历

 

  黄沛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宁画院院长,多年来一直坚持美术创作活动,关注青藏高原题材的发掘与研究,作品多次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入选并获奖,入选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连续获得青海省第七、八届文学艺术奖,中央美术学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欢乐高原》840cm×240cm

 

文\刘明才

  与沛沛相识源于我六年前在青海省博物馆的个人书画展,通过那次画展我结识了青海书画界的许多朋友,众多的朋友中沛沛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憨实恳切的他悄悄出示了自己几张水墨创作,直觉中他笔下大刀阔斧的挥写豁显出人的机敏与灵性。努力寻求认可,试图明确前进方向的意愿透露出他对绘画的深切热爱。

 

《高原人家》180cm×190cm

 

  数年的青海写生,也让我与沛沛接触渐多,但最富机缘的是,当我2015年有幸复入母校师从袁运生先生读博之时,沛沛作为丁一林老师的访问学者正巧插班与我同学一年。一年中,我们大量的时间浸泡在一起,沛沛每每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他进步之快,收获之大是绝对超乎想象的。并不多的几张课堂习作却让他很快获得了深入能力,专注、韧性、耐力,一点一点持续地展现出来,天赋智慧似乎长久压抑在他的内心,终于有机会得以释放。说实在,从艺多年的我,环顾周遭,还真难见到像他这样起步虽晚,却所获颇优的求艺者。临离校前他创作了数十幅油画小品,依据周边生活所见,街头场景、室内一角、强光烈日、夜色喧嚣,从构图到画面色调处理,新颖、概括而别具慧心,令人大为惊叹,可不就印证了我给他取的雅号?

 

《高原盛会》200cm×240cm

 

  这次美院的油画研修对沛沛的影响会有多深远,其实都展现在他后来的艺术实践中了。沛沛之后又去国家画院研习国画半年,在东西方艺术交融互补式的学习中,他渐渐沉潜的更深。不久前,他微信发来大量近期的水墨创作图片,既有鸿篇巨制,也有写意小品,牦牛人物、苍山黑土,或水墨迷蒙、或线条遒劲,他将艺术视角自觉同自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生动,浑朴、劲实,浓郁的青海乡土风味令人耳目一新,沛沛果然厉害!当时我就断言,沛沛很快就会在全国美展崭露头角,不出所料,近日朋友们都说他已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了。我想,这是沛沛必然的收获。

 

《回望高原》中国画 180cm×200cm

 

  沛沛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在东西艺术之间逐渐寻找到一条十分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学习西方不是为了复制西方,或追随西方,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东方。我时常讲,中国艺术的未来,只有根植于自身民族艺术审美领域的土壤之上,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沛沛以冷静从容的心态,理性的选择,最终将落脚点放在水墨创作的继续深入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沛沛在中央美院油画专业研习一年的经历,所获心得恰恰折射在他后来的水墨创作中。

 

《红裳》180cm×190cm 2021年

 

  近期颇有声音认为西方艺术的训练方式将毁掉中国画的未来,其实,中国艺术的未来是毁不掉的,历史的容纳消化,吞吐过滤不早就从人世间各个方面坦陈在那里,让我们比对参照吗?只要我们立足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精神这一元,秉承中国艺术取“意”造“象”的基本精神,什么其他民族优异的文艺我们不可以吸收接纳呢?应该说,如果没有了多元开放的广博胸襟,中国艺术才可能面临寡淡枯萎的趋势。当路还没有延伸到前方的时候,失误往往并不在任何一种求艺角度,而在于具体实践者如何消化吸收。隐身在前人杰出创造背后的精华意蕴就在那里,他需要拥有灵心者去开启,去揭示。

 

《相牛图》240cm×200cm

 

  沛沛的艺术实践正预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他的视野早已离开东西之辩,只要能为我所用,有助于他对养育他的土地所致力表达的深情,一切终将融汇在他层层赋染的笔墨里、点线里。为此,我们拭目以待。

2018年9月8日星期六于北京

(附:撰文作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多彩高原》200cm×200cm

《高原骑手》200cm×200cm

《高原之韵》180cm×197cm

《遥远之路》136cm×68cm

《大地无声》136cm×68cm

《高原之春》136cm×68cm

《微风拂面》136cm×68cm

《伙伴》136cm×68cm

《高原迁途》

《牛势》

《家园》

《角逐》

《牧草青青》

《黄南藏戏》96cm×196cm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黄沛沛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