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世家出身,官入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的元老马远,由于其家学渊源,绘画笔墨深受朝廷及世人敬重,其画对后世影响深远。马远承袭曾祖、祖父、伯父、兄长之画名。北宋“靖康之变”灭亡后,其祖父随高宗南渡,马远就是在都城临安(今杭州)出生长大的。马远从小醉心丹青,受家庭绘画艺术熏陶,秉性高旷,悟性超群,承家学而精研李唐绘画法本,在众多绘画门派中,广收博取,形成自己笔墨不二的艺术风格。
马远(1140—1227?),南宋著名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山西永济人,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画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南宋四大家”。南渡后,因一直生长在钱塘,故其绘画艺术风格,深受江南秀美古韵之风的影响。其画路宽广,凡山水、人物、花鸟、花卉无所不善,其画笔致古劲,皴法硬朗,幽然深邃,笔下林泉高士,多隐逸于崇山峻岭之间。雅人抚琴观画,品茗谈天,兴来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从马远一些传世绘画宝迹来看,其喜作边角小景,世人赏其独特笔墨,戏尊为“马一角”!实则“一角”一词,颇具画境,亦画家人生感悟真谛。
我们常说,历代每位杰出画家,在绘画创作笔墨上,都要有自己的艺术思想。画家学习绘画,必须具备以下三点:“一是承传有绪的家风教育及个人修为;二是个人理解笔墨的悟性,全身心地融入至大自然;三是融会贯通,汲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绘画语言。”而这三点,马远都早已具备。
马远笔墨“以山为景,以水为境”,后有人识为“残山剩水”之“一角”,实则南宋已是“半壁江山”,看得出画家是极为爱国的,大好河山被外域瓜分掠夺,而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画家文人,也只好用手中的画笔,来宣泄自己胸中之郁闷,这就是画家对山水画境的另一种理解。山水之境意在无形深远,而绝不是浮在表面的有形堆积。宾老云:“宋人画法简而意繁,不在形之疏密,其变化在意……”又曰:“宋元人渴笔法,刚而能柔,润而不枯,得一辣字诀耳”。马远“一角”“简而意繁”“润而不枯”,于刚柔中得一“辣”字!其笔墨深具画境,其内含气息完美,决不在“形之疏密”,而在于笔墨意境之外之大变。马远早年画的山水,也是非常精密的,汲取多为五代北宋的笔墨。而在笔墨构图上,马远十分讨厌五代北宋山水的“全景式”构图,认为过于强调山水,在取景上“以偏概全”的艺术定论,是破坏大自然美妙清新的自然之美,而不是只追求画中“面面俱到”的具象笔墨。画“一角”山水,是画家吐纳胸中的浩瀚和博大,大自然的无限空间,给了画家笔下的创作灵感。“一角”既是画面有限的空间,也是艺术创作的无限遐想。马远在艺术思想及审美的创新上,早已突破了古代前贤的囿积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上,两宋绘画为什么能鼎足中国绘画艺术的里程碑,最关键是她的艺术思想以及无与伦比的精深笔墨和无法撼动的崇高地位。
马远《松下闲吟图》纨扇(图1),绢本设色,尺寸24.5×24.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画面构图精整完美,悬崖山石置叠云间,苍虬古松盘似巨龙,山石围栏边,挺挺竹篁正奋力向上延伸,显得那么的君子之风,不远处,空中飞来的仙鹤,立马勾起了高士的腹中灵感……画面凸显的就是山林高士的闲情逸趣,书童已在石台处为主人理好了纸,研好了墨,只待主人觅得佳句而一挥。
另一幅马远《舟乘人物图》纨扇(图2),绢本设色,尺寸未标。从笔墨意境看,画得空旷宁静,云烟满纸,无喧嚣俗障之气。主人观赏湖山林间静美,神态表情是那么的悠然安逸;书童木舟摇橹,显得心领神会。画面空灵绝妙,如入仙境。从两幅纨扇风格鉴析,艺术笔墨差不多是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