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一曲,弹破溪色写吾心——读清初画家吴历《葑溪会琴图》
http://www.socang.com   2021-10-28 13:46   来源:收藏快报

 

  在“琴棋书画”四艺中,以琴为首。“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李贽《琴赋》)琴之圆润古厚、清幽澹远的音色,恰好与古代文人虚静简淡、飘逸脱俗的审美趣味相合,最能体现他们超然尘外的风流之意,于是成为标识其文人身份的外在物象、彰显其理想人格的文化符号。以琴为寄,与琴相伴,在遗世独立或文会雅集中洗心涤郁,荡胸滤腑,是古代文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诸般雅集中,以会琴最有雅趣。会琴,人不宜多,一二知音、三五故旧即可。琴声铮铮,弹者指尖赋情,听者悠然心会。这样的会琴意境,是古代画家喜欢创作的经典题材之一。吴历的《葑溪会琴图》幽情高致,正是一幅摹写会琴雅集意境的杰出画作。 

  吴历(1632—1718),原名启历,字渔山,号桃溪居士、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清初六家“四王、吴、恽”之一。他学经于陈瑚,学琴于陈岷,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诗画皆有非凡造诣。他的早期画作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伐毛洗髓,脱尽畦径;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的基础上,着重汲取王蒙、吴镇之长,跳出钜镬,自具境界;晚年画作拟古脱古,凝炼拙朴,苍茫荒率,醇厚沉郁。不同于清六家其他五人,吴历兼擅人物,还吸收了西方绘画明暗、布局等方面的技法,所以画史称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吴历的代表画作有《横山晴蔼图》《雨歇遥天图》《湖天春色图》《葑溪会琴图》等。

  《葑溪会琴图》(见图),卷轴,纸本,纵40、横136.2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画风淳朴厚润,是吴历中年时期的作品。此画是吴历拜访老师陈岷后,记录自己和好友季天球学琴经历的追忆之作,所以取景于苏州城外葑溪的真实之貌。《葑溪会琴图》画面布局得当,构图开合有致,富有远近感;笔法沉着苍秀,善用积墨和重墨,具有立体感。吴历把琴的音乐性注入画卷,使得这幅追忆画作宛如一首怀旧曲子。以画面中间的葑溪为界,画卷被分成笔墨一疏一密两部分,好似琴曲的上阕下阕。画面右边城墙淡净、溪潭清雅、林木疏纵,是曲首的喃喃细语,舒缓而深情。画面左部用密不透风的笔触绘出的盘郁虬松、茂盛修竹、婀娜柳枝和房舍人物等意象,则是怀旧曲的高潮,激昂而倾情。掩映的茅亭中,有三人在会琴。正面主位者头颅身躯较大,按绘画传统断定为陈岷。画面右边弹琴者,衣服颜色与另两人有别,应该是吴历。左边之人则是季天球。吴历在此画中想要展现的是自己“学”琴而不是陈岷“教”琴的场景:将心弹给故旧聆听。最后,画面左上方吴历的题跋,则是怀旧曲的尾声。纵观《葑溪会琴图》,可以说它既是一幅画作,也是一首曲子,始终在发出太古琴音,也永远弹拨着吴历的心声。

  那么,《葑溪会琴图》除了怀旧之外,还表达了吴历怎样的心声呢?细观此画,茅亭前面空地上的仙鹤引吭清唳,似乎与琴声应和。自古琴鹤相随,表示高洁,这与茅亭被那棵屈曲虬松簇拥从而让会琴三人成为“松下高士”的画意倒是一致。但“鹤琴”还有另外一种寓意:别离。吴历一生有过太多的永诀:他幼年丧父;31岁时母亲、妻子相继去世,于是由儒转佛;40岁左右时佛门好友默容、经师陈瑚西去;10年后,他由佛教转向天主教。如果吴历没有“广陵散绝”的潜意识,也不会在《葑溪会琴图》的题跋中特别写下“广陵犹为绝,醉墨自殷勤”的诗句了。亲人朋友的离去,让吴历倍感孤独。如何安放这个孤独的灵魂呢?吴历选择了在佛中逃禅,在天主教存身。因有避世之念,遂发怀旧之思。从这个意义上讲,《葑溪会琴图》不仅画出了吴历对葑溪学琴的追忆,也画出了他对寡母的孝,他妻亡不娶的痴,他对默容等知音的诚,他对自己的经师、琴师、画师的敬,以及他对人生的深爱。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吴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