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创意领域中,个人职业生涯的特点往往被集中在高影响力作品持续密集爆发的时期,即所谓艺术家的高潮期。然而,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在这一时期前后是否有任何潜在的规律,来预示高潮是否产生,又因何而产生。
同时,破译高潮的规律仍然是一个挑战,部分原因是创造性职业的复杂性。这就导致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艺术家的创作和成果高潮缺乏系统性的解释,再加上它们在职业生涯中发生时间的随机性,使得这一切往往都滑向了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漩涡。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艺术家、电影导演和科学家的职业历史,并开发深度学习和网络科学方法(人工智能)来构建他们创意输出的高维表现。他们发现,在所有三个领域中,个人常常倾向于在高潮产生之前实验不同的风格或主题,但在“火”了之后开始后变得更加专注单一主题。另外至关重要的是,爆点似乎与单独的艺术实验和研究行为都无关,而是与这个人特定的实验顺序相关。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可能对在广泛的创意领域识别和培养人才产生影响。
在之前的一篇论文中,王大顺(音)和一组研究人员证明了热条纹的存在。“在科学领域中,我们往往看到科学家们是在四到五年内发表出了他们最好的作品.…..百分之九十的科学家都经历过热潮,而且通常只发生一次。”
但在同时,一项发现却使他的发现变得复杂。王说:“在职业生涯的开始、中期或结束时,高潮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这似乎是一个随机的时期。” 这个谜题让团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历程,通过多种方式以了解在出现连续热潮之前,都会有什么潜在的因素或条件作为基石。
为了发表新论文,王大顺和他的团队依靠人工智能来跟踪艺术家、电影制片人和科学家们在高潮前所做出的各种工作成果。他们尤其想观察到实验或深耕是否最能预测创造力的高峰期。而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深耕意味着专注于更加收紧的主题或风格,而不是某种滥用。
研究人员专门设计的人工智能能够考虑到艺术家艺术风格随时间的演变。它学习了从美术馆和画廊收藏中挑选出来的 800,000 张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 2,128 位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如果 AI 检测到风格有很多变化,这往往被视为实验期,而或者如果 AI 发现变化很少,这就是深耕期。艺术家的连续高潮时期则是通过搜索哪个时期导致艺术家最昂贵的作品来确定的。
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实验还是深耕本身,都不能显著地预测高潮,并表示:“并非所有实验都富有成效,在缺乏有前景的新想法的情况下,深耕同样也可能不会那么成功。”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确实发现,不仅是艺术家,电影制片人和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也会出现高潮。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以杰克逊·波洛克为例,称这位抽象表现主义者的高潮发生在 1946 年至 1950 年之间,当时他创作了一些他最出名的滴画。对波洛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注重特定风格的时代,而他在此之前也曾进行了大量实验。
事实上,真正的职业生涯是复杂的,有跨领域的异质性影响,也有众多的个人和机构因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还测试了对热点事件发生的几种替代解释。尽管测试的每一个假说本身似乎都是合理的,但研究似乎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假说显示出了一致的关联,这表明这些替代假说没有一个能单独解释他们所研究的高潮期。
另外,就个体而言,实验-深耕的转变也可能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进一步影响,如市场条件的变化、社会网络结构和学科文化。个人也可能收到一些短期反馈(如艺术批评或同行评论),这些反馈可能会提供额外的信号塑造艺术家们的职业重点。因此,这种模式可能反映了个人的主动性以及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环境有明显的异质性,而且有无数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成功的因素,但实验-深耕似乎一直与开始时的情况有关。
“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寻找答案,”王说。“我很惊讶答案这么简单。但最好的结果便是一旦你懂了,那么答案就会如此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