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齐白石有句论画名言叫做“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意思是指传统的写意绘画妙就妙在看上去像、又看上去不像,能让人看懂画的是什么物象,细细观察却又会发现与现实相距颇大。
这也是很多画家所追求的,只要能画出神韵来,也就不需要死磕那些细节,这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境界。
齐白石
似与不似,主要是指绘画时要能抓住对象的特点和神韵,这些特征和神韵,仍然是基于现实物象的真实特征,而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则。
因此,传统绘画是不能用现实的眼光去审视和欣赏,因为一旦去穷究其合理性,必然就是错漏百出不堪推敲。
所以,有崇尚写实理念的人就披评说,齐白石所谓的“似与不似”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败笔找一个掩饰的理由,因为一旦有画得不好的作品,就可以用这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堵众人之口。
齐白石画牛
若是按这个推理来看,那齐白石的这句论画名言,岂不就变成了水平低下者的借口了吗?
画得不好或者画出了差错,别人都没法批评了,因为随便你怎么说,我这都是追求“似与不似”刻意画成这样的,你若要继续指正,我就要用一句你不懂艺术来塞你的嘴了。
对于“似与不似”的不同理解,让很多人对齐白石的绘画水平不断提出质疑。齐白石的绘画水平到底如何呢?
齐白石画牛名作
有人认为齐白石只是一位被神化了的大师,他的真实水平很难经得起严谨的审视。比如说他有一幅画牛名作,就常常被用来证明其水平低到不得不用“似与不似之间”来掩饰。
在这幅价值数百万的画牛名作里面,画中的牛的确画成了“似与不似之间”,远远地欣赏你知道这是一头牛正在耕地,但如果仔细欣赏就会发现画中的牛有两大别扭之处。
第一是把牛画成“乌龟”,因为齐白石在牛背上披上了蓑衣,看上去很像一只乌龟,第二个别扭之处是,正在耕地的牛却是迈着“顺拐”的步伐,齐白石画了头“顺拐”的牛,这是有违常识的谬误。
齐白石
画中的这两大别扭之处,一般的观众轻易不会察觉,因为他们往往被齐白石的大师之名震慑住了,都是用仰望和恭敬的谦卑姿态去观摩学习,即便画中有些许不合理的差错也会被自动忽略,看完之后还不自觉地会感叹到底是大师笔墨就是牛掰。
但当这两个细节被人指出来,再仔细去看这幅画牛名作的时候,就会越看越别扭。
其实耕地的水牛背披蓑衣,在南方某些地区老农出于爱牛之心,的确也会为老牛准备盖背遮雨的蓑衣。
画成“乌龟”“顺拐”的牛
所以齐白石为水牛画上蓑衣也属合理,但看上去的确会有一种“乌龟”的既视感,因此被人调侃齐白石这幅画原本是打算画龟,结果画着画着改成了画牛。
然而,把正在卖力耕地耖田的牛画成了“顺拐”,这显然就是不容反驳的常识错误了,即便是悠闲散步的老牛也不会走出“顺拐”的步伐,更何况是正在使劲拉耖的牛?
唯一的解释就是齐白石没有把握住牛的神韵,画牛的时候犯了常识性错误,而绘画是源于对物象特征的洞察,由此可见齐白石的绘画水平值得怀疑。
李可染画牛
把牛画得像“乌龟”,还把牛的步伐画成了“顺拐”,这幅画却还是被誉为了画牛名作,如果不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宗旨来加以解释,或许这幅画就只能被当成败笔之作的反面例证了,如此“牛”画,也难怪网友要说“欣赏不了”了。
其实,不仅这幅画牛名作,齐白石其他多幅画牛之作也常被诟病,有画得像野猪的,也有画得像一条狗的,相较之下,他徒弟李可染所画的牛,显然比师傅画出的各种“变异牛”要更胜一筹。
总之,这些完全不像牛的画作,都难以用“似与不似”来解释,这或许,都属于齐白石的另一种脑洞式“创意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