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其心,乐其志 ——门焕新小记
http://www.socang.com   2021-09-23 11:38   来源:网络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0f3454774ff16cded9d972c97361e279.jpg

门焕新先生

 

  入春,紫藤花结了串儿,春风渐暖,花苞也次第开放起来。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那浓郁的香气也便随着紫色溢了出来。

  耕夫晨起,似赴友约,日日拜访于紫藤架前,看着紫藤花日渐葳蕤,便心生欢喜,对花写生,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忽闻一只小雀啾啾鸣叫,似乎在提醒耕夫,是该回去吃早饭的时间了。于是,他便笑着回过神儿来,返身庐间,不见他张罗饭食,但见他立于案前,润笔调墨,铺纸挥毫。那紫藤花,那小雀,便上了画,入了诗。

  这位悠闲自得,痴迷书画的耕夫,名叫门焕新。中原人士,现居闽地。攻于国画、书法、诗词、剪纸。擅长门类如此繁多,怕是只能用多才多艺来形容了。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73a43b0144f5c97652d5173c2b1d0c81.jpg

 

  陶渊明因宅边有五柳树,而以为号。门焕新自名“梁园耕夫”,也自有深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到中年,遇到的最大危机便是乡愁。离开中原和家人数十年,心中却一刻也没放下过那一份沉甸甸的思念。他称自己为“梁园耕夫”,怕是在时刻提醒着自己的出处和归宿。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03c71f7712de8a5a0d11b290bbe5f2c8.jpg

 

  门焕新曾躬耕梁园,对于乡村、土地、田园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喜欢那一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恬淡和闲适,喜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舒简和安静,喜欢“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的淡泊和无争。故“梁园耕夫”又是他理想生活状态的代名词。

  艺术如良田,勤者自成才。从门焕新精通的诸多门类,便可以对他的勤奋略知一二。成功源于天赋,更源于付出。他深知此理,愿意做一位艺术良田的耕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曾诗云:“卅载漂泊乞米路,画梅不怯五更寒”。由此看来,耕夫,定然是名副其实。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bc86d2d63bb7a27f00acae9ee993e9e0.jpg

 

  我是书画的门外汉,能成为门焕新的朋友,实属幸事。对他,我是先闻其名,后见其人。去年,朋友要出版一本关于童年回忆的书,苦于封面设计,几经周折,朋友说用了门焕新的画。两个小男孩摔凹窝,旁边还蹲着一只狗,此画不仅涵盖“童年”主题,还和书中一篇文章内容完全契合。再合适不过。朋友便给我介绍说,门焕新是著名的文人画家,他也未曾谋面,不过,为了让他选出合适的封面,他竟然把自己一整个作品集的链接都发了过来,说是随便挑,也可以改动。朋友把链接转发于我,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那一幅幅清新淡雅又蕴含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画作。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b0abdc9ac472f74294c88a016619c380.jpg

 

  后来的机缘巧合,竟然结识了这位著名画家,并与他一见如故。我一向惮于和陌生人交往,尤其是有一定身份或名望的人。见到门焕新,却没有感觉到一点名人的架子,反而更多的是朴实和内敛。他当场作画,并说可以送我一幅,我说您等我一下,我去拿手机把过程录下来,也想学画画。返回,只见他摆好笔墨,专等我回来。然后,下笔,构图,调色,每到一个细节,都会讲解一番,专注而又耐心。

  一次闲聊,说起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他对自己的学历和出身毫无忌讳,言谈之中,充满了乡土情结。这与一些生怕说自己是农民,以及那些小觑农民出身的世俗之人大为不同。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对门焕新的乡土情结,感同身受。

  此后,我便称他门老师。他令人尊敬,而又毫无距离感。这便是他作为良师益友的人格魅力。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3024785d0b0b1f1cb10c2bbfb89c5ffa.jpg

 

  说起门焕新的作品,是从认识他以后,才慢慢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总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起眼的美好,一束树洞里的松叶蕨,一只挂在树身上的菠萝蜜,一串盛开的藤萝花.......在门焕新眼里,万物都有灵性,四季皆可入画。

  门焕新除了画他看到的,还画他心中念着的。放着铁锹的架子车、装着豆荚的箩筐、堆成捆儿的秫秸、瓜藤下嬉戏的小鸡仔.......每一幅都能勾起关于那个年代的童年记忆,那是一段怎么都回不去的时光啊,因为加了岁月的柔光镜,而愈发美好。他曾写道:“余久居乡野,得与田园亲近,深知稼穑之艰辛,熟稔耕种之冗繁。故屡画田园之趣。乃情深所系,故念念不忘。”好的作品,总能从中看到美好,让人产生共鸣。那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碰触。画其心,乐其志。此类以乡村小景为题材的作品是他画作的主旋律。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78b0599d00948ded03a7933b369f6d72.jpg

 

  第一次见面,门焕新赠我的那幅画,一直置于我的办公桌上。那是一幅清新而雅致的小品,画中一只纹路分明的青花瓶,细小的瓶口插着一支梅花,下面置有一函古书。刚与柔,古与今,一种完美的结合,同时又传达出一种视觉的碰撞,这碰撞令人过目不忘,而又恰到好处。除此之外,古鼎碗碟,笔墨砚台,都曾入画,往往再傍一花枝蔬草,一份古朴诗意的情愫便传达了出来。阐其想,释其思。这是门焕新作品的另一种风格。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4550b99761ddb4da664a57548f66baa8.jpg

 

  无论哪一种风格,都蕴含着门焕新的情感和思想。前者重于清新、淡雅,后者重于对比、碰撞。一个随意,一个大胆。一个充满乡土之思,一个释放思想火花。如果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我还真是分不出孰轻孰重。

  门焕新不仅仅是画家,还攻于诗歌、书法、篆刻、剪纸。作品被国家文化部门选送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海内外展览或被美术馆收藏。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对门焕新了解多了,你会发现,他的字,他的文,他的画,都如他的人一般,令人欣赏和敬佩。

  一支毛颖,一池素墨,一张宣纸,几管颜料。忙完农事时,他拿起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远离名利的尘嚣,从绘画中得到心灵的放松,得到异样的满足。物我两忘, 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于无形中流露出来,个人与画便浑然一体。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0923/4fb1ab2c92cf4ee6e9cbea8ee7907686.jpg

 

  人生中,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寄托,心灵的归宿。人到中年,感悟人生, 渐抛尘世烦扰。绘画,是门焕新修为的道场。

  你有三千浮名,我有一尺书桌,如愿,足矣。

  每个看过门焕新作品的人,怕是都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都能在他的画里看到四季的轮回、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都能从他的字行里读到淡然、淳朴和诗意。

  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以此看,门焕新兼具矣。

(丁玉琳)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门焕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