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干(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后主李煜时期(961-975)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江行初雪图》所画皆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楫、水村、渔市,点缀花竹,尤具独到,表现出“烟波浩渺、风光明媚”之山光水色。全卷描绘叶落雪飘、北风呼啸时节,江岸渔民捕鱼之生活场景。画面上天色清寒, 烟水朦胧, 江岸小桥, 一片初白, 寒风萧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行初雪图》 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 横376.5厘米 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江行初雪图》 画心局部
赵干从小生长在江南,故所画山水多作江南景物,尤其长於布景,此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林雪堤,人驴面目各具苦寒难行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後人皴山,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後人异趣。
全卷描绘叶落雪飘、北风呼啸时节江岸渔村渔民捕鱼之艰辛生活状况。画面上天色清寒, 树木笼雾, 江岸小桥, 一片初白, 寒风萧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捕鱼, 而岸上骑驴者却畏缩不前, 人物神情描绘逼真生动, 渔人和旅人恰成绝妙对比。
《江行初雪图》 画心局部
图右有金章宗行书:“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无款印,图中有“神品上”三字,钤有元“天历之宝”玺、“柯九思印”、金“明昌宝玩”印;押缝有明“御府宝玩”、“内殿珍玩”、“群玉中秘”三玺及清“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和收藏家安岐藏印三方、梁清标藏印五方,由幅上所钤印章,可知此卷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内府及私人收藏,是件流传有绪的精品。 注: 首题“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幹状”,这里的“学生”,是当时画院内的一个官秩,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学生概念。
画中树石笔法老到, 方硬劲挺,水纹用笔尖劲流利, 笔法生动活泼,气韵苍润高古,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 似见雪花轻盈飞舞入水即溶之景。人 物形象生动,意境高雅幽远。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遒劲有如屈铁。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後人皴山,自具阴阳向背。所画芦花,以赭墨裹粉,一笔点成,极富创意;小丘及坡脚,亦以淡墨成 块涂抹而无皴纹,皆与後人异趣。
《江行初雪图》 画心局部
全卷描绘江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树木萧疏,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正在忙着捕鱼,而岸上,一队行旅中人却畏缩不前。
河汊纵横间,渔人们有的在收网渔获,有的在张网以待,有的在撑船穿梭,有的在涉水而行。那远山近水的倒影,瞬间已是混沌一片;水上的草棚,里面蜷缩的孩子,面迎风雪,脸露苦色。
江天寒雪纷飞。渔家生计虽然艰辛,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雪却处之泰然;岸上旅行之客骑驴回家,虽衣着厚实而尽显苦寒难行之色。
《江行初雪图》除了构图的匠心独运,画中多作江南一带的楼观、舟楫及水村、渔市、花竹等景象,笔墨的表现也相当细腻,画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对于岩石质面的描绘也透过晕染处理凹凸,表现的是南方“烟波浩渺,风光明媚”的湖光水色。
画面上漫天飞雪,风吹寒柳,近三十个人物,衣着各异,表情不同,人物与景致,浑然一副清俊萧寒的样子,烘托出江行初雪的主题。这一充满场景的画面,在千年之后看来,仿佛是看到了一部古代渔人生活的纪录片。
《江行初雪图》 画心局部
《江行初雪图》的绘制,体现出皇家画院独有的细腻工致。然而,此时已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喜欢诗词书画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没有留住江南的一片江山。李煜降宋,画院也自然解散,而画家里却不乏有骨气之人。南唐亡后,赵幹矢志不降,就此失国离家,再也没有新的作品流传下来。
回溯千年时光,人生和历史一样,沧海桑田,盛衰荣辱,充满着平常和无奈。故国山水依旧,《江行初雪图》依旧。展卷之余,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初雪的江南。如同画中古人一样,有很多时候,人们也必须迎着风,冒着雪,就象那些江上渔者,那些岸上旅人,匆匆忙碌于生计之间。
《江行初雪图》 画心局部
有人将赵幹此画与李成《寒鸦图》、范宽《雪景寒林图》、王诜的《鱼村小雪图》、徽宗的《雪江归棹图》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长卷中都表述了对雪景的描绘,其营造的荒寒、澹泊、冷寂的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的“寒荒美学”。
但如果仔细揣摩赵幹此画,与其他的都应有所区别。这幅《江行初雪图》中,体现了寒的意境,但并不“荒”,画面中无论是芦苇荡、小径、板桥、坡岸、树木等交织表现的一种明显的韵律和节奏感,所有人物也都表情丰富、姿态万千,其可贵之处,更在于这是赵幹作为南唐宫廷画家,而将笔墨聚焦在普通劳动者以及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给我们一幅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