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博藏了哪些文房珍宝
http://www.socang.com   2021-08-20 16:1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器型繁多、种类复杂、用途广泛,在所有文房用具中,除了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还有“书案三珍”即水盂、水注、水洗。

  在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杂项文物中,有端砚中的名品清透雕云龙夺珠端砚,亦有形态生动雄浑的六朝青釉陶兽水盂,还有文雅工整的雍正粉绿笔洗等等。

  今年是贵州省博物馆建馆62周年。不久前,酝酿已久的《征途——贵州省博物馆建成六十周年纪念专集》正式出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书中《馆藏杂项文物》章节的“文房用品”部分。

  (一)砚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砚、易水砚、松花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馆藏有西汉画眉点脂砚(图一),一套两块,一为方底圆面画眉石,一为陶片上有胭脂痕。为古代妇女化妆用具。

西汉画眉点脂砚

  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馆藏清仿顾二娘簸箕形端砚(图二)可窥一斑。这件砚台为簸箕形,质地端石,外部呈现浅银灰色,砚台底部带有胭脂色,石质细腻,雕琢精美。正面边沿篆刻“吴门顾二娘制”六字,底部“端溪西洞”四个字皆为篆体。

清仿顾二娘簸箕形端砚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而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则更加丰富。馆藏清透雕云龙夺珠端砚(图三),长方形,为老坑石端砚,石质细腻温润;纹饰雕琢极为精细,线条豪放,生动有力,具有立体感。石色灰紫,天然纹有胭脂晕、火捺、六眼,十四云头,原装盒。砚台正面中下方为墨池,墨池四周精细雕琢大中小四条龙纹及流云纹。图案中的“六眼”即作珠,呈米黄色,恰巧分布在四条龙身周边,形成了中国传统雕刻中的“双龙吐珠、双龙夺珠”的纹样。珠即石眼,端砚石有眼者尤名贵。

清透雕云龙夺珠端砚

  馆藏清石鼓文第九鼓歙砚(图四),长方形,顶端左右角刻龙纹龙首左,龙尾右,中部刻隶体石鼓文,注水凸出一横条上刻“石鼓音训第九”六字,背面刻篆体石鼓文第九鼓文字。

清石鼓文第九鼓歙砚

  馆藏清顺治徐立斋“大吉利”字纹砖砚(图五),用一块长方形汉砖加工而成。器身布满小凹坑,两侧分别刻字“大吉利”和徐立斋题跋。

清顺治徐立斋“大吉利”字纹砖砚

  (二)墨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精工制作的古墨,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早期的墨尚不能制成墨块而是零碎的小片,使用时撒在砚上,用研石压住磨成墨汁。

  最早的墨,以隃麋(今陕西千阳)所制为贵,故名“隃麋墨”。东汉时,隃麋地区有大片松林,盛行烧烟制墨,墨的质量很好。据《汉宫仪》说:“尚书令、仆、丞、郎”等官员,每月可得“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因此,古人诗文中,称墨为“隃麋”。后世制墨者,用“古隃麋”作墨名,以表示其所制之墨,历史悠久,墨质精良。

  馆藏清古渝麋墨(图六),漆盒盛有墨八锭,大小式样全相同,长方条形,顶部为椭圆,无纹饰,一面“古隃麋”三金字,另一面“徽州詹素亭珍藏”七金字,两侧分别有金字:“益元氏选炯”与“詹素亭监制”,顶部有“五石超顶”四字。

清古渝麋墨

  馆藏清双龙祥云纹墨(图七),长形,四角圆,边沿较薄。一面印双龙,围绕上下中部“国宝”二楷字填普蓝;另一面四组祥云,中部“大明永乐年造”六金字。龙云亦填金。清乾隆时仿制。

清双龙祥云纹墨

  (三)镇纸

  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馆藏东汉双螭石镇(图八),底座四方形,上部半圆,顶部透雕双螭,做相互缠绕状,颜色呈深灰色。

东汉双螭石镇

  馆藏姚华摹虎纹铜镇纸(图九),一对两块。长方形,两块合在一起即成正方形。正面合成可见中间雕刻有一虎头,周围刻有文字,皆姚华书法。

姚华摹虎纹铜镇纸

姚华摹虎纹铜镇纸

  (四)水盂

  水盂,古代读书人用于砚池的贮水小罐,是指盛水以备磨墨之用的盛器,器型一般不大,多为圆形,小口大腹。取水往往使用细长柄的铜水匙。制造水盂的材质以瓷质居多。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

  馆藏六朝青釉陶兽水盂(图十),塑为狮形,昂首站立,全身用细纹刻画出卷曲的毛发,狮背有一长颈口,狮身饰青釉,开鱼牙片纹,看起来形态生动、雄浑。

六朝青釉陶兽水盂

  馆藏西汉铜兔水盂(图十一),长椭圆形。兔昂首挺胸,四足作跽伏状。腹内空,背部剖成一凸盖,背脊上一扣片插手两耳间,用铆钉固定背脊至尾,有一尾片,既是兔子的尾巴,又是掀盖之钮。设计之巧妙,造型之优美,可算一件佳品。

西汉铜兔水盂

  在古代,“书案三珍”多为上层社会贵族、士大夫阶级和文人雅士使用。故而,历来特别讲究其艺术品位。这些既体现了古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心境,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水注

  水注,也称为砚滴,其功能是往砚台上滴水之用。器形似小水壶,其细小的流可供注水用,大多中空而无盖,有的设有小气孔,用手指按住气孔,水便流不出来,以掌握注水的多少。制造水注的材质以陶、瓷、铜、玉为多见,形制丰富多样。

  馆藏六朝青瓷蛙形水注(图十二),圆形,被做成圆鼓腹,前伸一嘴,双眼圆睁,跃跃欲试的扁状蛙形,背部塑圆管型注水口,通体为黄绿开细片纹釉。形体别致生动。当它陈于案头,予人的感觉是件精致玲珑的工艺品,凭添了主人的几分雅趣,看见它,我们会啧啧赞赏制作者的奇思与巧制。

六朝青瓷蛙形水注

  (六)笔筒

  笔筒,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馆藏清青花山水人物瓷笔筒(图十三),圆口筒形,底平至中心有一乒乓球大小圆形凹成圈足,无款。 器身为青花绘弦纹、山水、房屋、茅亭、小舟、人物,用笔工整、浓淡适宜。

清青花山水人物瓷笔筒

  馆藏清白菜形青田石笔筒(图十四),石质微黄带青,青田石雕成白菜形状,惟妙惟肖。配椭圆台型六足木座,即可使用,又具有赏玩价值。

清白菜形青田石笔筒

  (七)笔洗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馆藏清雍正粉绿笔洗(图十五),敞口束腰,圈足。通体呈粉绿色釉,白胎。釉色均匀,器型规整。器底青花篆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排款。制作精美工整。

清雍正粉绿笔洗

  馆藏端石蟹荷笔洗(图十六),椭圆荷叶形,一端和中间刻有二只螃蟹对视,雕水草叶与海螺作为边饰蟹背上均有石眼。雕琢精致,栩栩如生。盒盖上刻有“寄萍堂藏白石记”,有“齐”字章一方。

端石蟹荷笔洗

  (八)印章

  印章,是一种雕刻和书法相融合的艺术,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印章名称很多,主要有:玺、宝、图章、图书、图记、钤记、钤印、记、戳记等等。秦之前,印章通称为玺。到秦统一中国后,只有天子之印称为玺,其余的都称印。到了汉代,诸侯王称玺,将军称章,其余称为印。后来到了清代,皇帝之印称为玺,部分也称为宝,郡王以下的官员的叫印,私人的叫图章或印章等等。

  馆藏明梁袠刻赠倪元璐昌化石印(图十七),一对两方,正方形无钮,呈青灰闪黄色,有青色痕、朱色斑点。一刻白文“仪天翁”,一刻朱文铁线体“痴叔”,均小篆。边款刻“崇祯元年安次戊辰上瀚作于鹤野山房,元潞老先生哂存雅玩,千秋制”。

明梁袠刻赠倪元璐昌化石印

  馆藏清“凤麟洲宝”玉印(图十八),碧绿色,通体葱郁泽润,形体颇大而方整。纽作高浮雕“天禄”连体双兽形,两首背向,四足,作蹲伏状。印面阔边朱文,小篆“凤麟洲宝”,双行竖读。凤麟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神仙居地,在西海中央,洲上有凤凰与麒麟,数百合群,仙家用凤啄和麟角煎制成胶,名“集弦胶”或曰“连金泥”,称能粘连断弦折剑。这方印当属闲章,而传世经历不详,1953年安顺专署文教科拨交我馆收藏,据称此印原藏中央古物保存所。抗日战争时期,该所藏品随故宫藏品运至安顺躲避战火,此印在这一时期散落在安顺。中央古物保存所的藏品大多为明代应天府的故物,据此推断,这方印当是明代王公玩物。

清“凤麟洲宝”玉印

  馆藏清康熙查昇铜套印(图十九),用铜材制成,并由五枚大小不同的印组成。最外层印,立体四方形,有底无顶,底为方印,印文均为篆体,印文概属闲章,底部、四面皆有印文;第二枚印,四方形,有底无顶,底为圆印,四边有葫芦形、腰形等,印文均为篆体,仍属闲章,底部、四面皆有印文;第三枚与第二枚可为一组,分别位于上下层,其四方框形,无顶无底,四边刻印,印文均为篆体,亦均属闲章;第四枚与第一枚相似,唯有底部饰圆印,印文均为篆体,同为闲章;最后一枚,也是其中最小的一枚,印为立方体,六面刻印,印文均为篆体,其中“声山翰墨”名号印,余亦属闲章。此印制作工艺精细,铜材需先熔铸成形,再加工制作,使得每枚印恰如其分、取用自如。组合设计上较为独特,将异形印与方形印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雕刻上章法得体,印文均为篆体,白文古雅庄重,下笔有力,转折时血脉贯通,笔画圆润而不臃肿。朱文清雅而有笔意,流动有神。

馆藏清康熙查昇铜套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房珍宝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