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石栏杆图》:抽象的明代园林景观
http://www.socang.com   2021-04-26 17:33   来源:收藏快报 李益炯、李熊熊/浙江

 

图1
 

  明中期前后,瓷器上流行过一种现在俗称“树石栏杆图”的纹样(图1—图6)。这种纹样存世量之大,令人吃惊。然而它的画意是什么?为何如此风靡一时?如今却少人能解。一般爱好者只是根据画面中最醒目的三样物品:树、石、栏杆,将其定名为“树石栏杆图”。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对一种不太看得懂的图画,取其画面主要元素来命名,不失是一种能为大家接受的办法。但其画意究竟为何?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我们认为,《树石栏杆图》应该是一幅高度概括园林魅力的瓷画,是明中期出现造园热潮在瓷器纹样中留下的印记。

  从史料记载看,明代中期东南沿海比较富庶的城市里,曾经掀起过一股兴造园林之风。明人何良俊(1506—1573)曾说:“嗟夫!叔世之人,好名喜夸,故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大略三吴城中,苑囿棋置,侵市肆民居大半,然不过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见《何翰林集》卷十二)

  为什么明代中期会兴起造园之风?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有关。成化前后,承平日久,人们的财富积累到了一个需要扩大消费释放的阶段。一批官员士大夫、商人变得很有钱了,他们需要花钱享受生活。但受等级制度的限制,富人们的钱却未必有很好的渠道可以消费出去。

  明初,朱元璋为维护等级制度,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严密的君臣、官民等级规定。规定什么级别的人可住怎样的房、穿怎样的衣、用怎样的器物等,逾制就要受严厉的处罚。这套制度在明前期执行严苛,众人不敢有违。有些胆子大一点的,冒险打擦边球,但常常受到指责,说他们有伤风俗。

  在等级制度与社会消费之间形成尖锐矛盾的时候,园林意外地成了消费禁区之外的一个特殊领域。官方的等级制度没有对园林的建设设立任何规定,富人们只要有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造豪华园林。所以,园林成了人们消费最开放的领域。无论你有多少钱,都可以往造园这个无底洞里填进去。这为富豪们的财富消费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出口。

  园林是个多功能的场所,对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也的确有种种的可能性。在园林中,人们可以嬉戏、玩乐、休闲、交友,也可以炫富、显示品位等,这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空间。

  随着园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欢迎,明代瓷器上表现园林的纹样也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婴戏园林图、仕女园林图、文人园林图等。“婴戏园林图”早期出现在官窑上,后来影响到民窑。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一群婴孩在花园里嬉戏。图中婴孩,有的放风筝,有的捉迷藏,有的扮假面傀儡等,不一而足。创作这种画面最初的本意,应是为了表现婴孩的童趣。

  “仕女园林图”的特征,一般画的是一处花园里有两位仕女。这种图最初可能与戏曲有关,比如《西厢记》里崔莺莺与红娘在普济寺后花园焚香拜月等。在表现戏曲故事人物时,实际上也顺便表现了故事的场景——园林景观。美女加美景,本身就能产生美好的遐想,所以后来这类瓷画的故事性淡化了,转而成为专门的仕女园林。

  文人喜爱的园林风格,自然与婴戏园林、仕女园林等有所不同。我们所见的瓷画较少有正面表现文人与园林本身,更多的是选择一些能够体现文人趣味和品位的景观元素,集中起来代表文人园林。在明代,最能体现文人趣味和品格的景观元素有这样几种:一是代表正直的修竹、二是代表高洁的老梅、三是代表孤傲的古松、四是代表骨气的坚石。明中期的瓷画家们把这几种景观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文人园林图”。“文人园林图”中的石,着意表现它们的“皱、瘦、透、漏”,这正是宋元以来文人赏石看重的趣味。松、竹、梅也强调了它们的造型之美,比如园林中的松树,树干上端有圆圈的造型,表明它们是园林艺术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野生植物。

  婴戏园林图、仕女园林图、文人园林图将园林与特定的人群结合,一般比较写实,体现的是不同人群对园林样式的偏好。在有了具象性的园林瓷画之后,社会还需要一种能共同欣赏的更加抽象的园林图,以满足广大民众向往园林共通的心理需求。《树石栏杆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创作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看图1至图6。这些“树石栏杆图”中,位于中央的必定是一堆垒起来的石块,代表的是假山。假山后面必定是一株叶子长得特别茂盛、树干盘曲成圆圈的树,代表花木植被。而假山与花木都安置在高坡之上,它们的后面则有一道栏杆。

  明代瓷画中抽象的园林景观,用树、石、栏杆作为园林的基本元素并非偶然,我们在何良俊的记述中可以找到印证。何说,造园“不过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从这句高度概括的话里可知当时造园注重三个基本元素:“近聚土壤”而成的小山包、“远延木石”中的花木、奇石。小山包构成园林起伏的地形,花木是园林中奇异的植被,而奇石不光指单独的石块,更包括叠石而成的假山。这与《树石栏杆图》中的园林元素完全一致。

  事实上,我们从明代论述园林建造的书籍中可以读到,明代造园最看重的是垒叠假山,其次是种植奇花异木。同时期的版画也是如此,山石、花木画好了,园林的意境也就出来。这与现实中建造园林的考量密切相关:华屋栋宇涉及等级限制,不宜冒险触碰;而土山、木、石无关禁令,可以为所欲为。

  《树石栏杆图》中树、石后面的栏杆,是何良俊没有提到的造园元素。其实栏杆在园林中具有十分重用的作用:它是园林区隔内外的必备标志,有它才能确定这里是一处园林。同时,栏杆在园内也是保护珍贵花木等不受损伤的必要屏障。何良俊之所以未提栏杆,可能是他认为这不是园林观赏的重点所在;而瓷画《树石栏杆图》将栏杆画出来,则是因为它是园林的重要标志。

  抽象的园林景观图大量出现在瓷画里,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人对建造园林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其影响十分深远。在这个主题之下,还有许多瓷画品种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发掘研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景观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