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曾在古玩市场上淘得一枚大明通宝背“京”钱(见图)。该钱直径2.5厘米,重4.6克。
大明通宝背“京”钱背面
对于大明通宝,许多人认为是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监国时铸造,时间在1645年12月到1646年6月,大明通宝有光背钱,也有背“户”“工”“帅”“招”等字。
大明通宝背“帅”钱、背“招”钱是顺治时期西北义军所铸造,系仿大明通宝背“工”、背“户”和光背钱,也就是仿“大明三钱”。西北农民起义军的大明通宝背“帅”钱,不仿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钱币,也不仿南明永历通宝等钱币,应该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想光复明朝。这也说明,大明通宝钱未必是南明监国朱以海在浙江绍兴监国时所铸造。
对于明代背“京”钱,华光普编著的《1998中国古钱目录》有大中通宝背“京”两枚,分别是二级、三级,两枚通宝均为双点通。该书还有两枚洪武通宝背“京”钱,均是二级,一枚双点通,一枚单点通,但是这两枚钱币笔画较细与大明通宝钱笔画粗壮差别较大。总的来说,明代钱币背“京”较少见。这枚大明通宝背“京”锈色自然,包浆厚重,字体风格与“大明三钱”一致。
汪有民先生在《安徽钱币》(2009年第1期)发表《大明通宝简析》:“大明三钱”铸于万历中期北京(光背)和南京(户、工)。
我同意汪有民先生的观点,大明通宝光背钱与万历钱风格一致,铸于万历中期北京宝源局。
这枚大明通宝背“京”钱,与大明通宝光背制式风格一致,特别是字体风格笔画粗壮、运笔一致,应铸于万历时期北京宝源局。从大中通宝、洪武通宝背“京”来看,“京”为铸造地。大中通宝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以前铸造的,洪武通宝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洪武年间铸造的。洪武通宝背“京”与大中通宝背“京”风格有相似之处,说明洪武通宝背“京”是对大中通宝背“京”的继承与发展。洪武年间的“京”是南京。到了明成祖的时候迁都北京。所以万历年间的“京”应是北京。“大明三钱”总的来说是明代的风格,不是南明永历等钱的风格。大明通宝背“京”与大明通宝光背钱风格一致,是万历年间为代表在北京铸造的。
至于南明监国鲁王铸造大明通宝背“京”,并不可能。从1645年12月到1646年6月仅半年,时间短暂。绍兴还称不上“京”,也没有记载把某地改为“京”。
这枚大明通宝背“京”与“大明三钱”万历中期北京(光背)一致,应是以万历为代表在北京所铸。以上为一家之言,不确之处期待方家探讨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