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铜元铸造地各异
初入门的铜元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着手,进行收藏。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机制铜元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元,故当十铜元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元的最明显特征。
二、清代铜元分类特点
清代当十铜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光绪元宝”,二是“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共有19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大清铜币”当十铜元共有20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其余则多见。
三、中花、边花及字体有差异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元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元,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元,也存在着差异。收藏者应该逐步熟悉清代当十铜元各种大版式和小版式,还应辨识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等。
四、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
当十铜元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元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元一般为光边,但是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元。
五、铜币币背龙型图案不同
清代当十铜元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元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元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
初入门的铜元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元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元,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元,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六、铜元铸造年代不同
清代铸造机制铜元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元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