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涉案纯银高仿袁大头(部分)
最近笔者参与了由某市公安部门委托的一起贩卖真银假币的诈骗案。该案收缴的涉案真银假币达340枚(图1)。贩假者是一名“二转手”,以每枚120元左右的进货价买入,然后以800元价格卖出。之所以能让一群银元爱好者上当受骗,大都是因为贩假者天花乱坠的故事忽悠以及假银元逼真的高仿水平。这些假银元是用真银子铸造的,而制式、规格、重量基本上是克隆,再加上人为生成的包浆,从外观上看很难识别真假。特别是贩卖者还按真银元的检验标准,面对面地与买主交流听声音、量尺寸、称重量,还用“银元鉴定器”翻边……贩卖者演绎的这出“真诚”戏码,确实令银元爱好者很难不动心。
图2 川陕苏维埃银元假币的放大图 币面有均匀的喷绘点
图3 激光雕模重打高仿银元
图4 机雕手修模重打高仿银元
图5 纯银高仿液压深打
图6 部分真银元边齿形状
图7 高仿银元齿边
图8 纯银高仿袁大头
图9 真袁大头
随着国际贵金属的上涨,带动了本身在钱币市场上有抗跌性的银元价格上扬,其通货上涨的幅度均在50%以上。由于行情带动了人气,人气带动了买卖交易,那么银元交易中的鱼目混珠应有尽有,玩银元要防高仿的真银假币,如果你是进行投资、传后、送礼,那就更要小心。
市场上常见的高仿银元种类,所用材质基本上就两种:一是现代纯银,成本不高仍可获利;二是用差品相的老银元重铸稀罕版的珍品。
对资力不深的收藏者而言,之所以高仿假银元难分辨,就是它的材质是真银,按一般性常规很难鉴定,如要鉴定真银假币,还是先要从工艺着手。
首先说一下“雕模”。清末民国等造币厂生产的老银元都是机制币,首先是机制银币的雕模。机制银币的雕模,是半手工半机械雕刻,即模坯用机械成形,把雕刻面用车床车平或用磨床磨平,再把设计的图文墨稿,拓印在模坯上,然后由雕刻师进行手工雕刻,无论是字体、图纹,均会留有雕刻师平滑的刀锋或个性化的刀技手法。由于早期也有设备条件差的单位是纯手工开的模具,模坯通过人工锻造成形再用锉刀整平、砂纸擦光,其雕刻手法因人而异与机械模坯相同。
高仿银元模具都不会采用复杂的原始方式,均是机械制模坯后,用电脑技术的电火花(又称激光或机雕)加工。虽然激光电火花能加工复杂形状的工件,因加工后无切削力,无刀痕沟纹等痕迹,有的造假者会邀请雕刻师再在模具上进行手工修饰,添加一些人为的作伪刀痕。因为电脑雕模,是用一枚图文、边齿清晰的银元作为样本,由于电火花加工模版时速度快,虽然在冲压后的物体上有浮雕的立体状,但字口边缘和细节地方却没有手工那样刚劲有力,所以看不到人工才会具有的刀锋留痕,而在物体上会呈现均匀的点线状(需用高倍放大镜观看并记住这是机器雕刻的特征),同时缺少手工雕刻技艺者固有的个性气质和神韵。也有造假者懂得“手雕”与“机雕”之间的差别,为让“机雕”效果产生手工效果,对“机雕”后的模版再进行手工修饰,这种修饰性的手术虽然能改变一些不复杂部位的效果,但对某些复杂又密集的部位却无能为力,因为一刮擦上面的点线状就会影响这些部位的清晰度。对这类高仿版的银元,用高倍放大镜观看复杂又密集的部位,基本上能够辨别。
几十年前不存在有“电子机雕”,基本上采用机械制模坯加手工雕刻,由于是纯手工用刀具雕刻模版,速度慢是客观规律,还会因人而异的力度和刀法不同,产生大多数的模具字口平整、边缘陡峭,字迹和图案也各显雕刻者应有的功底神韵。如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同一个版式却有多个省生产的地方版,“雕模”不是出自同一位雕刻师,如果你鉴定的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系多个省生产的地方版,用高倍放大镜观看复杂又密集的部位,其力度与刀法形成的沟纹等痕迹基本一致,即可认定是假银元。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同时雕刻两套一样的模版,因时间、环境、心态等原因,都会有微小差异,更何况是外人模仿。能够把力度、刀法形成沟纹等痕迹基本一致的,只有当今的“电子机雕”。
另外,高仿银元通常是用真银元来“克隆”模具,如果选用的不是“原光币”(未流通过的),而是流通过的做样板,一般总是会有磨损或碰磕,不如新币那样精致,这点就在仿造银元的字体、图纹上出现“非自然磨损的磨损或碰磕”(不是在流通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电子机雕”照葫芦画瓢形成的)的特征,在高倍放大镜下必显原形,因为机压与自然生成的痕迹,本来就是两回事。
电脑激光雕模的特点是不在一个平滑面,它是靠火花把钢模的图形一点一点蚀出来的,它的面是一个一个的小凹坑,像喷绘一样的均匀点状(图2)。
其次说一下“压制”环节。从清末到民国正规造币厂铸造的机制银元,都是采用压力达上千吨的老式柱式机器压制,而造假者不可能会投入较大的财力去定制这种淘汰设备,其铸制的方式有三种:冲床、气压冲压机、柱式液压机。由于使用的机器不同,仿制银元基本上有两种特征,一是因机器压力不足,致使高仿银元容易呈现出底板不平整、图纹不深峻、图案发虚等现象。二是机器压力过重,致使高仿银元现出底板“雕模”痕迹(喷绘点),文字、图纹深峻,图案的清晰度太过分等现象。(图3、4、5)
第三,看“边齿”。大多数正规造币厂铸造的机制银元,边齿是滚边工艺制成的,虽然形状各异,但是边齿基本上都比较规范精致(图6)。高仿银元多是压制或用铣床、微型铇等设备进行“铣、铇”出来的,通常是过于整齐规则,特别是凹处较浅且边缘成真线,再经过“砂轮机”倒角打磨,往往会在边缘处留下规则的、非自然的磨损痕迹(图7)。
第四,要看“色彩”。所谓色彩,是指银元的银色和包浆。真银元迎着自然光看,银色很柔和,多年氧化之后,会有微微的五彩光,更偏向于灰褐色。而高仿银元的银色,就很刺眼,很亮,还带一点点青色。这种差异是由于民国和现在纯银的提炼技术不同导致。现在的白银是化学提炼,最后加工成电解银锭、银板等;过去的老银是矿石烧的,最后加工成银条、银饼等,二者之间的方法不同,所以在纯度上导致颜色差异,可以理解为岁月的沉淀。
高仿银元的包浆是人为做旧的,看起来十分肤浅,火气重(图8)。真银元经历了七八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沧桑,所形成的天然老包浆是完全不一样(图9)。这个技巧也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多看多研究,把眼力练出来,就熟能生巧了。
我国的银元种类繁多,各地各个时期都有铸造,估计加起来会超万枚,正是由于这一点才是收藏银元的乐趣所在。对于新手而言,遵循“三要”为基石,必有收获,笔者也相信不会再有那么多人上贩卖假银元者的当:
一要多看专业性的书刊、报纸。收藏银元就要多去了解近代银元发展概况,比如清代银元由沿海沿江开铸,呈现出先地方、后中央,先分散、后集中的特点,因而需要了解清代末和民国时期中央及地方造币厂的历史。
二要从普通版的银元入手。如果是银元收藏新手,不妨先多去了解一些银元的基础知识,通过收集买进曾经大量流通、价位相对较低的清代、民国银元,借以了解不同银元的成色、重量、币值、包浆(氢化)以及钱文特征、图案特点和边缘齿数等,同时多与资深的银元收藏家交流,平时还要注意收集有关高仿银元的拓片和图片,这样可为今后学习鉴别真假奠定基础。
三要克制好捡漏心态。不要有自以为是的任性心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古训,在当今的古老钱币市场上,少见高手多见高仿,是没有“漏捡”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