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1941年伍拾圆券
海宁,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它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春秋战国时,海宁为越、吴、楚的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而“海宁”之名,始见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寓“海洪宁静”之意,以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最具地方特色。同时天下奇观海宁潮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等为之留下了千余首咏潮诗词,乾隆曾四次到盐官观潮,孙中山、毛泽东等一代伟人也曾到海宁观潮。
图2 1941年壹佰圆券
图3 1941年伍佰圆券
图4 1948年贰仟圆券
这是一枚民国三十年(1941)的伍拾圆券(图1),由当时的中国农民银行发行。中国农民银行是旧中国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之一,1933年4月1日成立,原名“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总行设在汉口,发行“农民流通券”,限于豫、鄂、皖、赣四省流通。1935年6月总行迁至南京,改称中国农民银行,发行中国农民银行兑换券,1936年获准发行法币,在全国流通。1937年7月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立“四联总处”。该行通过办理农贷和农业建设投资,为地主、富农放高利贷提供资金,并利用通货膨胀,从事投机活动,为四大家族服务。2006年该行配合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与合作金库银行进行换股合并。合并后该行为消灭银行,合作金库银行为存续银行,并更名为“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而海宁西山的一组标志性风景,被印在这枚该行纸钞正面的正中央。票面中的这组风景,是根据照相机从惠力寺的西南面向东北方进行拍摄的,不仅拍进惠力寺、寺前经幢、紫微桥、桥下仓基河,还拍进了河中小船以及河边的古树。整个风景非常优美,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海宁元素。
潮乡海宁的这处风景何以能印上民国纸钞,这主要和海宁乡贤张宗祥及其弟弟张麟书有关。上世纪30年代,张宗祥的弟弟张麟书当过交通银行总务副主任,后转任发行部经理,当时的辅助经理王子崧主持钞票发行工作。当时张麟书与王子崧关系密切,王子崧曾受邀到海宁游玩,非常喜欢这处风景,就为他拍了照片。1940年,张宗祥担任中国农民银行总管理处主任秘书,兄弟俩与王子崧合力推荐紫微桥主题照片作为纸币的图案,并获通过,紫微桥的图案便印在了当时的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上。
其实,中国农民银行1941年发行的纸币上,从当时的伍圆面额到后来的壹佰圆(图2)、伍佰圆(图3)面额,票面图案一直如此。其中票面左侧的惠力寺,位于硖石西山南麓,东晋宁康年(373—375)尚书张延光舍宅始造,称志愿寺。唐末毁于兵燹。北宋乾德二年(964)复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赐额惠力寺。当时山门楼殿禅堂都称宏敞,环绕西山上下有72僧房。元、明、清三代几经修葺。1926年清明,寺毁于火,仅剩大殿。上世纪80年代初重修大殿,保留了往昔梵字的一点气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帝王保护,达官贵人舍宅造寺成为时尚,释迦牟尼因之大盛。嘉兴市境内自214—519年中,就有精严寺、净相寺、兴善寺(嘉兴)、资圣寺(海盐)、惠力寺(海宁硖石)、 福严寺(桐乡)、慈云寺(嘉善魏塘)和长福寺(平湖)等著名寺院。这些寺院大多早已毁废,而现存的惠力寺则为历史最久的晋代旧址遗构。另外与惠力寺相关的两座唐代石经幢,建于874年。幢高4.9米,八面,下为须弥座,上覆华盖和莲花宝顶,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并浮雕莲花兽面,可见“唐刻”艺术一斑。
而票面中央的紫微桥,又名西寺桥。其位于西山南麓,惠力寺前的仓基河上。紫微桥因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官为紫微舍人而得名;西寺桥是袭用西寺而得名。紫微桥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清雍正八年(1730)修,嘉庆元年(1796)改建,至今已近700年历史。全桥长10余米,跨度为6米,宽为3米,是典型的单孔石拱桥,亦是至今硖石镇仅存的一座古石桥。1926年清明时节遭遇一场大火,西寺内山门及四大金刚全部烧毁,而紫微桥与一对石经幢未受其殃。站在远处东望紫微桥,在树木和古刹的荫护下显得格外古朴美观,半圆形的桥洞,潺潺的流水,往来的船只,初升的红日,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江南水乡恬静的水墨画,使人留连忘返,足见当年繁华之景象。
另外,民国三十七年(1948)华中银行发行的贰仟圆面额的纸币(图4),也采用了这组海宁图景。华中银行是1945年8月,由1941—1945年先后设立的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行、淮海银行五个地区性银行合并组成。总行设于江苏淮阴。1947年总行及部分分行随新四军主力北撤至山东后合并于北海银行。1948年迁回苏北敌后根据地,恢复各项业务。1949年5月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而此钞上的这组海宁图景,也象征着海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亦为海宁走向全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