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钱纹饰看民族花文化的传承
http://www.socang.com   2020-11-02 15:20   来源:收藏快报 刘园园、尹钊、金光/江苏

 

图1 “月中丹桂”花钱

  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即所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也反映在花卉的诸多寓意之上,而在花钱上我们更能明显地看出。

图2 多子多喜石榴花钱

图3 “玉堂富贵”牡丹花钱

图4 麒麟送子莲花花钱

图5 富贵寿考花钱

图6 连连有余花钱

图7 梅花花钱

图8 兰花花钱

图9 菊花花钱

  花卉与民俗文化

  桂花与民俗文化。关于桂花,汉晋以来,就有月宫桂树之说。《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进而有吴刚在月中伐桂的传说。人们以月中折桂、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至今还在使用。月亮和桂花的传说还演化出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

  图1是“月中丹桂”花钱,清代。在此类花钱的寓意之中,清代人们还赋予桂花以胜利、崇高、友好、吉祥的象征。古有仕途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科举时代,桂花象征文人的荣誉。“蟾宫折桂”就是进士及第的雅称。因“桂”谐音“贵”,所以桂花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有些地方的习俗新娘子要带桂花,则是寓意“早生贵子”。

  石榴花与民俗文化。图2是多子多喜石榴花钱,清代。此花钱背面雕一石榴和喜鹊,在中国传统图案中,石榴因籽实很多被用来表示“多子”,而两只石榴在一起更凸显出了它“多子”的含义,此图案的寓意应是“多子多喜”,生活红红火火。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红火喜庆的场景,石榴象征了中国人希望的那种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的美好生活。石榴花色如火一般,热情艳丽,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石榴的榴以往是“留”字的,所以很多人赋予石榴为“留”之意,有成语“送榴传谊”,就是代表这一意思,成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石榴果实里含籽粒甚多,常用来寓意多子多福。石榴是家族兴旺、绵延不断的一种象征。明代蒋一葵《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说出了明代人们对石榴的喜爱。正因为此类花钱中多为石榴图案,时光流逝,后人也将更多吉祥词汇赋予在石榴之上。

  如图3是“玉堂富贵”牡丹花钱,清代。我国人民自古就把牡丹的形象作为富丽繁荣的象征,把它的形象用于传统艺术以寄予富贵之期望,正是符合了正面的文字含义。唐代刘禹锡《赏牡丹一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枚花钱形象地展现出前人对牡丹一如既往的喜爱与赞美。

  莲花与民俗文化。莲花在春秋战国时曾被用作饰纹。自佛教传入中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当然莲花的寓意还很多。莲花亭亭玉立常与双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连有余”。此外莲花还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如图4是麒麟送子莲花花钱,清代。此花钱铸造精良,挂环为荷叶状,形象逼真,正面为麒麟送子,麒麟栩栩如生,孩子活泼可爱,满面笑容,憨态可掬。背面为仙鹤,仙鹤双翅展开,单体独立,炯炯有神。其画面生动、形象逼真,制作工艺精细,富有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

  我们不由得想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将小荷初生描绘出来,营造出一个极为柔和、宁静的世界。为这个花钱更增加了一些天然的动态美。

  图5是富贵寿考花钱,清代。此花钱正面楷书“富贵寿考”,背面为荷花,荷花亭亭玉立。和合如意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图案由盒、荷花、如意组成,“盒”与荷花的“荷”喻和合,也可谓“和合二圣”,如意取谐音为如意“和合如意”多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和合二圣”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合万事兴”也。它应属于谐音的内容。

  图6是连连有余花钱,宋元时期。此花钱图案精美,双鱼栩栩如生,莲花亭亭玉立,在这里莲花喻指“连连”,而双鱼喻指“有余”,所以图案的寓意为“连连有余”。汉代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与这面花钱具有异曲同工的美,使我们体会到这些花钱同样融汇了古代这些艺术家的思想和心血。

  花卉花钱与诗歌

  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花卉占有重要篇幅。

  我国古代文明灿烂夺目,经史典册、文学著作中,花卉典故甚多,吟咏不断,形成丰富多彩的花卉文化,代代相传,与文学作品相辅相成、相映生辉。而花钱就是表达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自汉代以来,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它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一个独特的板块。由于在历史时代中人们喜欢花卉文化,在很多花钱的文字中都表现出对花卉的寓意和热爱,甚至在很多花钱中就雕有大量的古代有关花卉的诗词和精美的书法。为我们传承了诸多文化遗产。

  古人爱花种花、颂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在众多花钱之中,人们也多“托花言志”,用诗歌来颂扬高尚之士的节操,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梅花的花钱。图7源自清代,它的正面为一树梅花,反面是精美的楷书书法,诗词为“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黄铜铸造,品相精良,雕刻精美;结体端庄,透露着古朴雅致的楷书风韵,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

  此钱的钱文诗句出自宋人王曾《早梅》诗:“雪中未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花钱填色不少。

  兰花的花钱。图8源自清代,它的正面为一束兰花,反面是精美的行书,诗词为“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该钱黄铜铸造,雕刻精美,古朴雅致,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

  菊花的花钱。我国民众创造出来的菊文化与重阳节密切相关,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叫“菊节”“菊花节”,民间历来有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习俗。

  图9源自清代,它的正面为一束菊花,反面为秀美的隶书字体,其诗词为“莫嫌老圃秋容淡,惟有黄花晚节香”。该铜钱为黄铜铸造,突闪出菊花的坦荡与其超然入世的特性。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花钱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