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究竟有没有当过上海美专校长?
http://www.socang.com   2020-06-09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刊发《“新上海美专”六十年:土山湾与两代上海美专的交汇》,梳理了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的往事。六十年前,该校曾集聚林风眠、吴大羽、陈秋草、俞云阶、孟光、周碧初、哈定等一批名家、名师与专业人员,他们是如何被聘用的,而林风眠是否出任过校长?
 
 
  一、有关林风眠担任校长一说
 
 
  如今有一种“共识”:即“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应该是林风眠先生而别无他人。
 
1960年9月 新上海美专在陕西北路500号正式开学
 
 
  “要办好这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所高等美术学院,谁才是最合适的校长,大家想到了赋闲在家的林风眠先生。”(陈之翔《“新上海美专”六十年:土山湾与两代上海美专的交汇(下)》)“当时还派了丁浩数次前往林先生南昌路寓所拜访邀请,后因林先生婉言谢绝未果。”(《世纪空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史1959-1983)(以下称《世纪空间》)P7。但在P49“访丁浩”中,曾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系主任的丁浩记忆力很好,谈事甚细,却没有提到拟请林风眠先生任校长这么重要的内容。但从市文化局1991年出版《上海文化史志通讯》第17期,(同样是P49)则刊登了丁浩《昙花一现的一所高等美术学校——记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办学始末》文中提到,当时作为筹备“上海美术学院”筹备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成员之一的他,提及“对于院长人选,(局长)徐平羽心目中拟请林风眠来担任,他(徐平羽)嘱咐丁浩去邀请,丁浩数次去南昌路林风眠寓所拜访邀请,林风眠则婉言谢绝。”看来《世纪空间》P7中,关于邀请林风眠担任校长内容是出自《上海文化史志通讯》第17期丁浩一文。有趣的是《世纪空间》P29《访陈明》中也提到1959年底(12月)其在参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长徐平羽主持的有关听取筹建“上海美术学院”务虚会上,提到曾就校长人选进行了讨论,说:“市里有意请林风眠出任校长,但是由于林先生心气甚高,估计很难受命。记得当时丁浩同志还自告奋勇去说服林先生出山,后来当然未能奏效。”
 
 
  这两段记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在会上讨论校长人选时,并没有从会议主持人徐平羽口中提及邀请林风眠任校长一说,二是陈明说:是丁浩同志还自告奋勇去说服林先生出山。而丁浩则说:(局长)徐平羽嘱咐他去邀请,并数次去林风眠寓所拜访邀请,林则婉言谢绝。一个“嘱咐”,一个“自告奋勇”,这在行政执行要求上应该是有区别的。“嘱咐”有指令的意味,按行政管理方式是要有回馈结果的,而“自告奋勇”则是主观地去试探一下,更多的是丁浩自己热情的意愿,有无结果不重要。这是1959年12月的事。
 
 
  作为这件事件背景,需要说明的是,1960年9月正式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是在1959年初明确由“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筹建“上海中国画院附设学馆”的基础上,经历了1959年下半年学校从画院分离,改名为“上海美术学校”,同时开始筹建“上海美术学院”(1960年9月正式定名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并掛牌)的过程。
 
1960年9月,正式定名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了解了当时的背景,这样可以让我们回顾十个月之前的1959年2月发生的两件事:
 
 
  2月4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向局报告中提出林风眠、吴大羽和孟光,三人拟聘为油画教师。为此还说明,如获同意可由沈柔坚出面协调并说沈表示愿意帮助协调。
 
1960年2月4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向局报告中提出林风眠、吴大羽和孟光,三人拟聘为油画教师。
 
 
  2月26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曾向局报告,认为“林风眠先生年老,不能多教,且在基本课程中,林先生的教法也不适宜。”
 
1960年2月26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报告

 
 
  事实上,时任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市政协第一届委员和市文史馆馆员的林风眠自己也不想出来教学,那年其已59岁,将近花甲之年。
 
 
  上述2月26日报告,还反映了此时徐飞鸿和丁浩因市出版社不放人而未能成为学校正式教师和原本2月28日开学,后因对学生“政审”的时间不够,改到3月5日开学的史料。
 

  从程序上说这两份报告的意见,作为主抓此事的局长徐平羽应该是认可的,尤其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目的与要求来衡量,的确“林风眠先生的教法也不适宜”,且自已也不愿出任教学工作。而之后直至12月会议之前也未见时任局长徐平羽对聘林风眠为教师甚至是校长的有所要求和只语片言。
 
 
  《世纪空间》P54刊登《访邵洛羊》一文。1959年邵洛羊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实际负责人”,当然也负责“上海中国画院附设学馆”工作,也没有提到林风眠先生任教之事。
 

  《世纪空间》P58为《访张隆基》一文。张隆基是1960年1月来“上海美术学校”报到。从1959年底(12月)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长徐平羽主持的有关听取“筹建“上海美术学院”务虚会,到1960年1月,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若“市里”真有请林风眠出任校长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或“后来”林风眠先生明确表示不就的话,张隆基在回忆中一定会说上几句的。但没有一字一句。
 

  所以在12月“务虚会”,只是参会者有人议论一下而已,而丁浩的“自告奋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应该不是徐平羽局长的“嘱咐”,更不会是“市里有意请林风眠出任校长”的行政考虑。若是“市里有意”就是具有行政主观意愿,按国家机关公务规则一定是由市文化局相关处室的相关人员去执行,当然丁浩随行拜访也是可以的,且这么重要的事也一定会有相关记录、文件文本存世或见诸相关人员回忆的。以此分析,所谓聘林风眠先生为校长应是仅为一说(想法)或传说而已。
 
 
  事实上,推动并实施从“上海中国画院附设学馆”到“上海美术学校”再到“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这一过程的主办单位始终是上海市文化局。虽1959年至1960年仅二年,但局班子是不同的。1959年局班子,局长徐平羽,副局长有三位,分别是李太成、丁正铎和方行。1960年3月局班子调整,局长为孟波,副局长为李太成、方行、许平和吕复。“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从筹建到师资来源作为主管局的上海市文化局两任局长徐平羽和孟波主抓,副局长中主要是李太成和方行作具体的协助工作。
 
 
  徐平羽任局长期间的1959年年初遵照市委指示,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拟于春季开办“中等美术学校”,招生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学。但按教学计划各科老师却尚无落实。1959年2月得到市美协党组支持,推荐陈秋草、丁浩、顾炳鑫、翁逸之、张雪夫、孟光、吴大羽、林凤眠等前来专任教师,并提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拟同意调徐飞鸿、丁浩分别任油画系和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并兼任教务领导工作,而陈秋草只能挂名工艺美术系主任(后同意兼课)。后出版局不同意调动徐飞鸿、丁浩工作岗位。经过协商,不久出版局又同意徐飞鸿、丁浩兼职。
 
 
  二、美专重要师资的选聘
 

  除林风眠外,几位重要师资在聘用过程中,也多有“插曲”,很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的社会环境特点。
 

  如:2月4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向局报告中提出林风眠、吴大羽和孟光,三人拟聘为油画教师提议。除林风眠,吴大羽先生自195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离职回沪,成为失业人员,虽1953年由其学生、时任市文化局美术科科长涂克介绍到“中福会”工作约2个月后,再度成为无工作的失业人员。此时,若要聘用得按程序要进行所谓的“政审”。因吴大羽十分低调“蜗居”家中,里弄干部反映其家不让人进探且早出晚归的,毎次有事上门先从窗口探头问故,然后隔十分钟才开门,也从不参加里弄组织的社会活动,加上其岳父经常从台湾汇钱来,很是神秘。综上情况,得出对56岁的吴大羽还需“进一步”了解,拟暂不聘任意见,局长徐平羽也同意此意见的。
 
 
  而孟光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于1941年至1943年在新四军一旅服务团任美术组长,之后曾有各种经历,解放前后担任过常州美协主席。因其经历“复杂”。虽决定不宜聘用,但后因教学需要,且考虑其时年37岁,正值年富力强,故同意暂聘为素描教师半年(试用),局长徐平羽、副局长李太成均同意。那是1959年3月的事。
 
孟光

 
 
  1959年11月因“上海美术学校”开学后油画教学师资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校行文报告——上海市文化局,明确提出调还带着“右派分子”帽子的俞云阶来校担任油画课程教学,此报告获局班子同意并将工资定级月44元。
 
1962年,俞云阶在上海美专上课。

 
 
  俞云阶解放初是上海美协创作干部。1956年初美协“执行”所谓上级指示,决定取消其协会专职创作编制,俞只得“自愿”脱离协会,做自由画家。同年6月俞云阶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参加“马克西姆油画训练班”。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回到上海后,处以“监督劳动”,俞提出:本人有心脏病,不能去农村劳动,最后交由里弄执行其监督劳动。俞云阶在监督劳动期间曾多次向美协汇报自己改造情况,表示要好好改造,并制定改造计划,即每天清晨六点打扫弄堂,读理论书和报刊学习,为里弄画宣传画等,至聘为“上海美术学校”任教之前的2年11个月的监督劳动期间,没有分文收入。
 
中国画老师与预科学生合影 中排右起为乔木、俞子才、郑慕康。

 
 
  在徐平羽任局长期间吸收的师资中有二位的经历有点特别。一位是陈德位,时年陈德位58岁。其1902年生于四川开江。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1929年,曾随一位国民党的独立师师长同乡到南京上海等地,至汉口时,不知什么原因,他去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就读,同年作江小鹣助手,协助完成陈英士烈士纪念碑铜像。1932年曾为蒋介石做过浮雕。1933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雕塑系教员。1934年作刘开渠助手,协助完成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铜像(一说:协助刘开渠完成杭州西湖八十八师纪念塔铜像)。1940年任云南省铸像委员会雕刻师,续成江小鹣未完成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骑马像两座。1941年至1943年任昆明沙隆铸金厂雕刻师。1942年-1953年任云南昆明机械厂厂长兼雕塑师。时与云南省主席龙云交好,解放后任昆明市副市长的曾恕怀等关系也很密切。1953年任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卫生模型工厂”技师。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雕塑教学缺有学术成果的师资,故发函上海市卫生局所属上海卫生模型工厂商调陈德位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雕塑专业教师,结果对方单位同意了。
 
 
  还有一位叫许利民,1959年6月,据市美协传来信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有40位应届毕业生等待文化部统一分配,于是“上海美术学校”就提出是否向中央文化部行文,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中争取素描、速写(时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油画、雕塑系主任涂克兼职)、构图以及图案教师各一名来沪教学。结果无下文。后经过协调,曾分配浙江美术学院一名油画系学生来沪工作,可惜的是到8月底,该生也没来沪报到,结果也无下文。后因浙江美术学院这名毕业生未曾来沪报到一事,浙江省人事局推荐浙江美术学院归国华侨教师许利民来校担任素描课程教学(之后的几个月又将其妻子陈碧琴从杭州调来上海工作)。许利民和孟光共同为教学大纲做了许多贡献。
 

  丁浩在其《美术生涯七十年》中的原话是“1960年初,徐平羽将上海博物馆的副馆长沈之瑜派来兼任学校副校长。”实事上,沈之瑜就任副校长是在1960年6月,而此时,徐平羽已于两个月之前的4月调中央文化部任副部长了。所以,沈之瑜不可能是徐平羽派来的。故丁浩说法不够严谨,具体情况如下:
 

  孟波局长1960年3月刚上任,就收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资情况报告:
 

  1)文艺理论、大学部体育、文学等文化课程教师尚缺,大学部班主任缺的多;
 
 
  2)国画教师目前已来参加讨论教学大纲的有江寒汀、郑慕康、俞子才三人。画院的意见是可做兼职。学校要求不但以上三人为专职,还需要调程十发为系主任,这事没有解决;(后江寒汀、郑慕康成为“上海美术学校”教师);
 

  3)中学部历史教师原有“上图”老师担任古代史,本学期要上近代史,“上图”意见最好由“上革”推荐一人担任;
 

  4)雕塑系不但没有班主任,也没有系主任,工艺美术系都是兼职教师;
 

  5)学校有五、六千册图书,希望有懂图书工作的内行人主持,最好由上图支持,目前无结果;
 

  6)学校教师许利民妻子是牙科医生,由杭州调沪后由市卫生局分配了工作,学校希望市卫生局分配一个有经验的护士来校工作,此事目前也无结果。
 

  对此,市文化局对学校有关负责人进行调整补充,为之后的9月在陕西北路500号新校址正式掛牌“上海美术学校”作了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师资准备:
 

  1)6月调市文化局社文处处长沈之瑜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
 

  2)调市文化局美术处处长涂克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雕塑系主任。
 

  3)调市文化局社文处文博科科长汪倜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同月(3月),“上海美术学校”又行文请示:拟新吸收或聘请一些社会人士参加教学工作。提出吴大羽、张充仁、哈定、邵靓云等人选。认为邵靓云(新华艺专毕业、曾任苏州美专国画教师)业务水平般外,其它三位均是在学术上是有影响力的人才,在数学上也都富有经验,大学部油画、雕塑(人体解剖)和素描课程就指望他们来担任。其中再一次提出吴大羽先生。由于谨慎起见,提出先聘请一学期,以后再决定是否吸收为正式教员。此请示获局长孟波、副局长李太成和方行同意。从此,吴大羽、张充仁、哈定与邵靓云成了“上海美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成员。
 
1963年9月,美专教师吴大羽、周碧初、张充仁、俞云阶、李枫、王大进等欢送涂克赴广西工作,中左四为涂克。

 
 
  5月,学校再行文报告,反映大部分师资在市委和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得到解决,但尚有部分仍未得到解决,明确提出:上海文艺出版的钱君匋成为工艺美术系专业教师,刚从印尼回国的周碧初成为油画系专业教师的希望。此时涂克出面了,说:“工艺美术系教师力量太弱了,有必要增聘一位,钱君匋有教学能力。市出版局曾同意调来,对此人情况可向美协了解,周碧初是最近回国的印尼华侨,油画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也可询问美协。”
 
1960年5月,涂克认为应当加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系教师力量,建议增聘周碧初、钱君匋。
 
 
  一个月之后,周碧初的人事档案从市委宣传部干部处转至市文化局。钱君匋未调成。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周碧初工作证 1960年

 
 
  在9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挂牌前夕,引进了一位师资也颇有传奇色彩,那就是陆光仪。因钱君匋未能从上海文艺出版社调至“上海美术学校”担任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此时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办公室干部陆光仪对工艺美术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可调来担任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工作。
 
 
  陆光仪应该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艺美术人才。其自学成才的经历:1941年在“国联影业制片厂”卡通部任绘制卡通片员;1942年在“俄商广告公司”任绘图设计员;1942年到1945年在前德国驻华大使馆附设的图画部(情报处)任图画地图员;1946年至1947年在“中国工商广告印刷公司”任绘图设计员;1947年至1948年在前“英商中国肥皂公司”任广告及机械制图员;1948年至1950年在前“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任建筑、机械绘图员;1954年进交通大学“金压教研室任教辅。结果上海交大放行,于是调来了。
 
 
  丁浩在其《美术生涯七十年》又说:“上海筹备重建美术高校的消息已传播各地,我们接到不少自荐信,在众多来信中,我们录选了长春师范学校的黄俊基……”从丁浩在述说此段历史上,还是不够严谨的,有给人感觉他是学校筹备决策层的口气,而其时丁浩顶多也就是一位科级干部,之上有文化局美术处,以及美术处之上的分管副局长,直至主管局长(时任局长是孟波)。而事实是这样的:黄俊基原在长春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因其未婚妻秦霖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故长春师范专科学校发函人美社询问是否接受黄俊基来沪工作,无果。此时,长春师范专科学校听说上海美术学校缺师资。于是,介绍信发到市文化局,正愁缺师资,市文化局了解后于1960年2月初发文表示欢迎,谁知无反应,市文化局再次发文催调。原来黄俊基所任教课程一时无人替代,若即刻调离则其所教的班就得停课,希望暑假后放行。但此时黄俊基对此却一无所知,着急给市文化局来信,询问调沪可能性?一直到了8月中旬,上海美术学校开学在即,市文化局又专门发了电报催黄俊基来沪报到,并安排其担任中学部(预科)水彩与素描教师。最终玉成其事,这是1960年8月的事。
 
 
上海市文化局催黄俊基来沪报到电报
 
 
新上海美专本科毕业照 第二排左二起乔木、张隆基、俞云阶、俞子才、应野平、张充仁、周碧初、郑慕康、陈明校长、沈凡、唐云、丁浩、李浩、张雪父、沈福根、励俊年、李枫。三排左七邱受成、左十陈家泠、左十三曹有成、左十六孟光。
 
 
  在学校筹备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提到前期的学校领导汤增桐。1959年3月5日,上海中国画院(筹)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正式成立,校址在淮海路中路1413号原鸿英图书馆(现徐汇艺术馆)二楼。首批学生60名,学制三年,当时学校未设校长,由画院副院长汤增桐兼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1960年6月市文化局决定汤增桐回上海中国画院担任副院长。不再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术”副校长。事实上,汤增桐的个人文化兴趣在于戏曲,其1938年入伍并长期在戏曲部门工作,是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尤其对江苏淮阴地区“淮海剧”有系统研究,江苏文化局曾来函邀请汤去南京对有关“淮海戏”作艺术加工项目工作。为此,市文化局也去文表示推荐汤增桐去江苏文化局系统工作,然未果。
 
 
  1960年8月期间,市文化局曾报文市委宣传部,认为:汤增桐由于一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对国画业务即不熟悉,也不安心工作,建议加以调整其所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职务,同时建议“青年报”副总编辑林剑修调画院担任秘书长一职。然未果。
 
1979年汤增桐改任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直至退休,不安心的汤增桐一直未曾离开上海中国画院。
 

  之后的1960年9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有关师资也在陆续引进。
 

(本文原题为《海上文事记疏 | 有关回忆林风眠担任“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说和有关重要师资来源(1959年2月至1960年8月)》。小标题为编者加。)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林风眠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